本文字数619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一本经典书籍,精选了柯维博士“七个习惯”的最核心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读这本书将会教会我们如何管理和培养这7个好习惯。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这7个好习惯都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读了这本书,我把它分为3部分:
1、什么是习惯?
2、七个习惯的详解。
3、七个习惯的关系。
01、什么是习惯?
一个人的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的是非习惯性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于习惯。那什么是习惯呢?
比如,我们早上起床刷牙就是一种习惯。再比如,把双手十指交叉,紧紧握在一起,不要松手。你会发现,有的人把右手的拇指放在最上面,有的人把左手的拇指放在最上面。如果让他们故意改变一下,他们会变得很别扭。这就是习惯。
简单的讲习惯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反复训练,变成反射脑中的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一生。
史蒂芬.柯维说: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可以找到一件确定要做的事情,然后运用21天的时间,养成习惯。
02、七个习惯详解
1、积极主动
社会环境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并等于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的行动建立在原则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而非一时冲动和为环境所迫。人类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
二战结束后,弗兰克尔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在书中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为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上而不是关注圈。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注圈,是指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婚姻等。而影响圈是指我们能够影响和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如果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关注圈上,只会造成内部影响圈的缩小。而太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圈会变得过于消极,二者相结合之后,我们的影响圈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小。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培养孩子,他们可以把影响圈不断扩大。
而消极被动人只会关注于“关注圈”,紧盯着自己的弱点以及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结果就会越来越怨天尤人,不停抱怨,消极对待,从而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小。
我们怎样可以不受外部环境或别人左右,积极获得主动权呢?
1、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当别人提出一个大胆的问题或者想法时,我们不要马上说“不可能”而是要静下心来思考30秒,想想这个问题是真的不可能吗?别小看这30秒时间,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情绪的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交给理性和价值观。
2.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
语言代表了我们的心声。面对困难的事情时,我们会这么想:我这辈子也无法改变。这么做,只是把“无法改变”的责任推给了命运。我们要试着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比如,我们可以这么说:“我能够换一种方式去做这件事情”。这时,我们会转变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分解任务,把困难的事情简单化。
3.减小专注圈,扩大影响圈。
我们怎么才能积极主动,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到影响圈呢?比如:我们不能影响北京的房价,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能力,赚更多的钱;我们不能影响老板的脾气,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向上管理。
任何事情不是一层不变,只要转变思维,寻找突破点,困难的事情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2、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我们需要养成的第二个习惯。
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要盖一座大楼,我们不能上来就开始干。而是首先要进行设计:基础设计、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等等;接着根据设计,设计出建筑图纸、结构图纸等,最后拿着图纸开始干。
我们心中一定要有“终”,才知道怎么开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终为始。
怎样才能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呢?
1.确定目标。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还是一块贫瘠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那 儿,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当一个现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后,他决心做一次试验。他从比赛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来了。
经过此事,他终于明白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因此,他告诉当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个青年照着他的话去做,三天后果然来到了大漠边缘。
青年人也因此成了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了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
我们只要确定了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出发,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2.坚持原则。
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有基本原则,想必大家听过这么一个典故。
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人。后来被特别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就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不用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刘秀让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用力)撑地,不肯低头。公主说:“陛下过去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难道威严还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让硬脖子县令出去!”(光武帝)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钱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有董少平在的地方就没有人击鼓鸣冤。”
做人要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底线,该让步时让步,触碰到自己的原则要坚决说“不”。
3.做好计划。
1911年,英国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展开了一场比赛,较量“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阿蒙森胜出。
阿蒙森为什么会赢?因为他赢在了计划上。首先,他准备了充足的物资。5个人准备了3吨物资(而斯科特17个人只准备了1吨的物资)。其次,他做了充分的研究。他在去南极之前,专门跟因纽特人住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狗不会出汗而马会出汗,所以他选择用狗来运输物质。(而斯科特恰恰相反,结果马跑起来会出汗,在那么寒冷的天气下,很快就被冻住了);不管天气怎么样,阿蒙森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保持体力(斯科特则视天气而定)。
虽然最后斯科特也抵达了,但是死在了返回的路上。因此,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人虽然看起来忙碌不已,或者自己觉得满足、享受,但这种享受可能面临着失败。
3、要事第一
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让自己“忙,但不焦虑”。
怎么做?四象限矩阵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4.双赢思维
润总(刘润)在他写的书上曾经说过:“双赢思维会彻底提升一个人的格局。合作一定要让双方都获得价值,如果一方获得的价值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这样的买卖不做也罢”。
有一次,马云参加阿里巴巴销售人员的培训,发现培训老师在讲“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他听了5分钟之后很生气,立刻将这个培训老师开除了。
这是为什么呢?马云说:把产品卖给这些不需要产品的用户,我认为是骗术而不是销售术。
双赢思维是寻求共同利益,或者“黄金法则”的基本范式,是潜在的动机,从中产生理解和协作的态度。我们要从“我赢”的思维转化为“我们赢”的思维。
一只狮子和一只野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单赢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在社会上行走,你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
如果对于那种“因为你损失,我才获益”的合作方式,即使放弃,一方也不会饿死;但极力促成,就相当于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样也会损害我们在其他合作伙伴,甚至是亲戚朋友心中的情感账户。这样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越飞越低。
5、知彼解己
双赢思维的前提,是理解别人;把心放在别人身上,先去感受别人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只有先去理解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有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居然拿下自己的眼镜给病人试戴,并一再强调“这眼镜我已经戴了好几年(不管多小的字我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由我的角度来看成果绩效也不错),你就先拿回去戴吧。病人问:“这行得通吗?” 医生说:“我戴的时候一切都很好,你多试试,一定会改善的。” 病人:“这样做真的行得通吗?”
医生却说:“相信我,可以的,你看我戴了十多年,不是都好好的(经营管理完全靠过去自己的经验,不靠任何科学的分析与帮助),你只要回家多试试(鼓励埋头苦干,只要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照葫芦画瓢,去做就成了)。” 病人:“可是我现在看到的东西都是歪七扭八,地都是斜的,我走路都有问题呢!” 医生:“别紧张,心情放轻松,只要有信心,你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的,回去吧!”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搞笑,没有开始诊断就已经开始治疗。很多人也是如此,期待别人的理解,却忽视要先去理解别人。
史蒂芬说,为了获得“公众成功”,从独立期走向互助期。需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知己解彼。
我们应该如何养成知彼解己、有效倾听的习惯呢?
1.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整体喜欢的程度=55%面部表情+38%声调+7%语言内涵。我们要训练自己用眼睛看对方的肢体语言。双手交叉,拇指打转,代表不耐烦;双手抱臂,向后紧靠,代表抗拒;上身靠立,浅浅而坐,代表紧张。
还要训练自己用心理解话外之音。对方说“哦,原来你是这么认为的”,通常表明他不同意。
2.移情聆听。
我们要把心放在对方身上,先感受对方的快乐、愤怒、痛苦和激动,然后聆听。这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也是知彼解己的关键。
3.戒掉“自传式”回应。
我们不要随便接过一个话头来,都能自己说半个小时,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的给出建议。
不要用,“你应该........”,这种是好为人师的,“你这么做,还不是为了............”这种是自以为是的。这样会阻碍自己听,妨碍我们理解别人。
6、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要点是尊重团队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同时重视个人参与在团队中的作用。
讲个小故事:
金秋十月,森林里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太阳村落的黑熊教练认为只有让他的队员全面提高各体育项目的水平,才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于是,黑熊教练针对鸭子、兔子、松鼠在运动上的薄弱项目展开了魔鬼式的训练。
鸭子的游泳技术顶呱呱,甚至超过了教练的水平,飞行成绩也相当不错,只有跑步最差,因此黑熊教练总是让他勤练跑步,还为此放弃了游泳训练。到最后,鸭子的脚蹼严重受伤。在运动会的赛场上,游泳成绩只取得了第五名。
兔子本来是班里的跑步冠军,但是在无数次练习游泳之后成绩仍不能提高,经不起打击,最终精神失常。无法参加运动会。
松鼠是一个爬树高手,可是黑熊教练总想强化一下他的跳高技巧。高强度的练习害得他腿部抽筋,结果爬树比赛中只得了第六名。如果黑熊教练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扬起长,避其短。不只一味的要求他们成为全能,而多注意培养他们的专能。那么,太阳部落在运动会上的成绩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了。
因此,只有通过协作,扬长避短,才能找到“1+1>3”的第三方案。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拥抱差异,感激多样性。
我们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团队的多样性。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多样性才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只有多样性才能激发奇思妙想。
2.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
最差的合作是报仇,这样只会两败俱伤,1+1=0.5。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妥协,结果会是1+1=1.5。而合作是互帮互利,1+1=2.
3.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与人合作需要找到共享的目标。比方说瞎子看不到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寸步难行。那么双方的目标不是嘲笑对方而是走路。那么,瞎子可以背着瘸子走路,而瘸子可以给瞎子指路。就是这么个道理。
7、不断更新
一位旅行者在森林中看到一个人正在埋头锯树,于是问道:“你在干什么?”“没看见我在锯这棵树吗?”旅行者惊呼:“看你累成这样,锯了多久?”“五个多小时了,我都快累死了,这活儿真不好干!”“那你干嘛不停下来,把锯子磨快一点再接着干,肯定比现在快得多”“别开玩笑了,我可没时间磨锯子,锯树还忙不过来呢。”
把锯子磨锋利才能更快的把活干完。这也就意味着在生活中需要从4个方面来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和革新。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对自己不断更新。
1.身体。
如果想要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变得更优秀,我们就必须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基层工作者靠体力,中层靠智力,而顶级的企业家又返回来靠体力。
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充分的休息、定期的运动,以及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2.精神。
强大的精神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更新承诺、重新说明方向和目标,一起祈祷和做礼拜,一起阅读能提升心灵的文学作品。
3.智力。
多读书。学习新事物,分享想法。虽然如今网络上有很多内容,但不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每当我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会把自己挑战的体无完肤。我们可以尝试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读一本书。如果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别人的分享解读来,帮助你快速提取书中的精华。
4.社会/情感。
社会关系和情感连接,也就是必须不断的训练、持续积累的。
可能你会问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我想说的是,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用价值来灌溉人脉,那就用人品来进行抵押。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因此,持续的给予价值,是积累、更新人脉的唯一方法。给予减去索取,等于人脉;付出减去回报,等于胸怀。
03、七个习惯的关系。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是从依赖期到独立期需要养成的重要习惯,也是三个重要的思维转换。积极主动帮助我们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全责”;以终为始,帮助我们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采取行动之前,先用心智创造结果”;要事第一,帮助我们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让次重要的事情为更重要的事情让路”。这三个习惯帮助我们到达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
而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是从独立期到互赖期需要养成的习惯,帮助我们达到互相依赖的“公众成功”的阶段。而“不断更新”则帮助我们磨砺前面6个习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
关注获取更多读书笔记及思维导图,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