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沪剧《芦荡火种》取材于崔左夫的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那么,崔左夫与沙家浜有哪些情缘呢?据他回忆录中称:曾三次来到沙家浜的原型地——横泾。
第一次是1957年6月,崔左夫专程从苏州来到横泾,当时没有人陪同,也没有人接待,他只是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来这里走走看看。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是从苏州乘轮船到横泾的,一天只有一班船,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到处是转水墩、活络圩,他在这里足足采访了一个多月。后来,他又去了一次董浜。回去以后,就写成了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
第二次是1998年5月,是随同湖北省黄石市电视台的摄制组一起来的,他们就找了沙家浜文化站站长徐耀良,在交谈中,徐耀良谈到了崔左夫。摄制组组长南方立即高兴地说:“今天,崔左夫也来了。”当时两人就见了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次在文化站的帮助下,顺利拍摄了纪录片《情系阳澄湖》,这部纪录片以崔左夫重游沙家浜展开的,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接连播放了十多次。
第三次是在1998年的秋天,崔左夫带来了30本新版的著作《血染着的姓名》,送给了沙家浜文化站。当时他已患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注射胰岛素。让人感动的是,这次他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吃一顿饭,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了,可见革命老前辈高风亮节让人永世不忘。从此以后,除了偶然有书信和电话来往之外,就直到他去世,再也没有见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