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小松
导语:生活中,你遇到过事后预言帝吗?他们是不是一开口就是:“我早就知道……,你看看,果然……”而各种正反两说都有道理的俗话,就是他们的最佳武器。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一开头,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马三炮,江湖人称炮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炮哥说起。你可能想问,他为什么叫炮哥呢?听了下面的对话你就知道了:
小松:“炮哥,这条巷子好窄呀,路边还有个石头墩子,你说我能把车开过去吗?”
马三炮:“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放心大胆的开,有炮哥给你盯着你怕啥!”
小松:“呀!车被划了!”
马三炮:“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这么着急干嘛!”
小松:“不是你让我大胆开吗!”
小松:“炮哥,这里有一窝小猫咪呀,好可爱,我想摸摸它们。它们会抓我吗?”
马三炮:“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小猫咪你怕啥,又不是大老虎!”
小松:“啊!炮哥,它抓了我一下!”
马三炮:“你看你,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你看看,被抓了吧~”
小松:“三炮,你就会放马后炮!”
马三炮:“嘿嘿,我有点事先走了哈。”
小松:“三炮你给我回来!我保证打不死你!”
现在你知道了吧,这位炮哥,最喜欢做的,就是事后诸葛亮人前马后炮了。
你,是不是也被炮哥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话”所困扰呢?俗话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但是经常会自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
在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后见之明偏差”,也叫“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它是指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人们会表现出自己在事前就已经预测到结果的倾向。各种俗话,就是人们用来证明自己事前英明神武的最好武器。俗话正反两说都有道理,因为俗话总是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生活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
你看,“我早就知道了”现象是不是还挺普遍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它存在的原因和背后的原理。
“我早就知道了”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由于“自我服务归因”导致的。“自我服务归因”是说我们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结于其他因素。就像是,如果我自己发火,那是因为当时的情景让我没法控制情绪;当我看到别人暴躁,会觉得他脾气不好。所以,当看到别人失败时,我们可能会忽略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认为是他人的能力不强。
另一方面,这种事后诸葛亮的出现,和我们在记忆过程中的信息方法提取有关。
你是不是同意下面的陈述:“记忆就好比大脑中的收纳箱,我们把各种材料放在里面,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偶尔,有些东西也会从收纳箱里丢失,这时候,我们就会说,我们忘记了。”
事实上,心理学家的研究否定了上面的结论。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记忆并不是记忆库里原始存档的精确复制品,我们会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对记忆重新构建。我们会用自身当前的感受,和知道结果后的观点,来推断当时不知道结果时的想法。因为记忆中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的大脑一旦知道结果,在随后的回忆判断中,会不自觉的过滤掉和结果不符的信息。举个简单例子,你在迷路时,如果选择一个方向,最后发现走错了,知道真实方向后,会不会和正确判断相关的线索很容易就想起来了,比如窗户的朝向、太阳的方向等等。知道自己走错后,你会一拍大腿,“哎呀,其实我早就该想到走另一边的!”。
知道了事后诸葛亮的产生原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原理对我们后续有哪些帮助。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大脑的选择性回忆有时可以美化我们的记忆,就像是旅行,只有回忆的时候才迷人。事后再回想起来,那些旅途中的劳累,找不着厕所的尴尬,排长队时的烦躁,统统烟消云散。而清新的空气,碧海蓝天的美景和可口的美食,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我发火是因为你过分,你发火是你脾气不好”这种想法,和“事后埋怨,当事后诸葛亮”这些做法,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使我们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先冷静一下,克制住自己想要指责对方的冲动。接着,客观的分析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想想,如果换做是我,在那种情况下,真的就会比他做的更好吗?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通过各种自相矛盾的俗话,引出了“我早就知道了现象”。了解了这个现象之后,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就要多从他人角度考虑,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事后少一分指责,多一些理解,不要当炮哥那样的事后诸葛亮。
我是果小松,每天一个小改变,轻松带来大不同。
备注:
有点意犹未尽?请移步专题:《松鼠心理会,知识嘎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