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留青史的文人墨客大多饱尝官场辛酸,于仕途一道上无甚太大成就。
比如屈原屈大夫,一心为国最后抑郁不得志只得投江殉国;比如司马迁,帝王一怒令他前途尽毁,忍辱负重才得以留下《史记》;比如李白,自诩“我辈岂是蓬蒿人”,曾令高力士脱靴,贵妃捧墨,最终仍是只得寄情山水,浪迹江湖;再如渴望“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博得了功名却无法适应官场争斗,数次被贬,一生随波逐流……
然,凡事总有例外。曾有一人,他生于太平盛世,生来聪慧,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更于仕途上得到重用,深受皇帝赏识,官拜宰相,在官场上举重若轻。这样一个人,真的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他就是宋代著名词人——晏殊。
《宋史》里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真宗)召殊,与进士千馀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仁宗年号)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后降工部尚书,知颍州、陈州、许州。稍复至户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踰年卒。谥元宪。殊性刚简,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有木有看得很晕?咳,简单点说,就是说晏殊年少成名,被作为天才举荐给皇帝。他也很争气,在大殿上进退得宜,表现出众,让皇上惊为天人,自此在官场上一片坦途,走上人生巅峰,门下还有很多弟子都很出色,比如说写出《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哦,对了,他还不是一个俗人,能写诗,能作词,是个有才华的文人。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他年轻时是个优秀的斜杠青年,后来是个人生赢家。
文学成就
先来说说咱们熟悉的晏殊吧。
晏殊,北宋著名词人。他才华横溢,尤以词作成就最为突出,因其官拜宰相,故有“宰相词人”之称。被尊为北宋词坛“四大开祖”之首。与弟子欧阳修并称“晏欧”。与其七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他的词吸收了南朝“花间词”的优点,更显珠圆玉润,和婉明丽,精美灵巧而又清新自然,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史载,晏殊一生著述颇丰,写有一万多首词,著有诗文集240卷。可惜岁月湮没,仅存《珠玉词》一卷,收词134首。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那首《浣溪沙》,其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从北宋开始,历代学者对晏殊作品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有的说晏词与欧词有如“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有的说他“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无与其比”。总之大家公认,晏殊词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词坛“婉约派”情感深沉炙热、语言疏清亮丽、手法精致柔婉的艺术风格。
因其出生于太平盛世,一生顺遂,人身经历没什么战争或怀才不遇,晏殊词作最大的缺陷就是题材狭窄,但它们真诚的反映了北宋士大夫们特殊的生活情趣、欢乐与悲哀。有的文学史家还从“天人合一,自然与生命力的结合,呼唤人性的自由”的高度,挖掘与论证了晏词所蕴涵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政治生涯
在仕途上,晏殊也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
他十四岁以神童被荐于朝,参加殿试,被宋真宗赐同进士出身,十八岁任光禄寺丞,在宋仁宗为太子时被任命为太子舍人,深得两代帝王信任,晚年更是官拜宰相。他因病逝世后,仁宗亲临其丧,并诏令辍朝二日,以示哀悼。
晏殊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对教育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任职应天府期间,他就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睢阳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为朝廷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该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第一次大办教育。故《宋史》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在宰相任上时,他又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为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而且晏殊深有慧眼,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唯贤是举,替朝廷培养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我们熟悉的范仲淹、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而得到重用。其中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女婿富弼后来也官拜宰相。
晏殊的一生,活得刚正尽职,自在潇洒。他为官清廉,没有以权谋私,没有给家人留下太多物质财富。他热爱文学创作,尤喜作词,给了子女很多精神熏陶。
这一切都为他的儿子,晏几道绚烂却曲折的人生埋下了伏笔。至于晏几道其人,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