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管教孩子
自信,他信
获得关注,报复,获得权利
大人不一定懂小孩
虽然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是成人并不一定懂小孩。
1.人生阶段不同
童年对成人来说太久远了,自己的幼时时光只存在于记忆当中,这些记忆不知道被我们自己篡改了多少回了,童年的那些感受成人也早已无法感知,甚至无法理解了,因为当成人还是孩童时,并不会去关注这些,孩童更关注的是新奇的大世界。
2.时代不同
时代的烙印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当成人固守着传统和旧事物,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孩子却认为这些事物是天然存在的,他们并不需要去理解和选择新事物的存在,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因为这些东西就是他们认识到的最初世界,而成人则需要去接纳这些新事物。
3.立场不同
父母和孩子虽然关系密切,但是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父母和孩子是注定要分离的,孩子的成长就是和父母分离的过程。两个独立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需求,也就自然会有对立之处。
所以,成人不懂小孩,成人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认为小孩子应该安静听话,认为小孩子应该全面发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家长们太经常以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孩子的需求考虑。
家长需要什么?家长需要有闲暇的时间,需要一个不添麻烦的孩子,需要一个能为自己争面子的孩子。
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关注!全身心的关注!孩子很容易就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父母对孩子不上心,孩子会很敏感。而矛盾点也在这儿,父母很少有时间精力去陪孩子。
于是,孩子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博取注意力,会以各种方式和父母抗争,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说,故意让父母失望,以此来拉回父母的注意力,比如,自暴自弃,惩罚自己的同时报复父母,比如,将自己封闭起来,变得懦弱畏缩,以此麻痹自己的观感,过度自我保护。
不仅不够关注小孩会使小孩难以管教,太轻易地夸赞他们也会有不良的反应,承认如果一味地赞赏孩子的行为,小孩会发现自己做得好,别人就会喜欢自己,就会得到赞扬,小孩子就会十分看重别人的赞赏,容易在别人的反应中获得满足,而一旦其他人离他而去或者表示出不赞同,他就会惴惴不安。
要让小孩能够从自身获得能量,善待自己,获得自信而不是他信,需要父母的引导,而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又被生活重担压着,无瑕顾及小孩的内心需求。成人,只有理清自己的生活之后,才能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2017-11-22
勇于道歉
细数自己一生做过多少憾事,有多少抱歉没有说出口,有多少道歉不屑说出口,有多少道歉不敢说出口,有多少道歉羞于说出口,有多少道歉不愿说出口。
道歉,不仅是给别人一个交代,更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无疾而终的事情太多,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真相。
1
也许,我们该对父母说声抱歉,我们的存在给他们增添了无尽的烦恼,不管父母做得是好是坏,我们能成长到这么大,父母是有承担的。也许我们的成长并不尽如人意,也许我们还没能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我们都不该去苛责父母提供的资源太少,成长是自己的事情,父母可能是领路人,他们绝不该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孩子需要认清这一点。
把我们生在这世间的并不是父母,而是命运,父母给了我们健康或不健康的身体,但是灵魂,我们需要自己去培育,自己去滋养。所以,如果我们曾经因为自己的挫折而责怪过父母,我们应该给父母道个歉。
2
工作上,总是强调负责,负责其实包含了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道歉。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能够逃避,能够得过且过,但是在工作上,出了错责任总要落实到人身上,逃得了一次,却不可能次次都逃得过。
如果对于道歉能够当机立断,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道歉,马上解决,展现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会给自己树立一个靠得住的形象,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和我们合作,能够吸引来合作的人,许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了。
3
我们欠自己一个道歉,年少无知时,许多人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伤害过自己,不愿意面对自己。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或者仗着自己年轻,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体。
其实有多少人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肉体凡胎,我们总不免有各种欲念,我们一面固守着道德,一面又忍不住受到诱惑。我们在各种煎熬中长大,许多人却仍然没能学会善待自己,而也有一些人,开始苛责别人。
我们倾向于将矛盾放大到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或者直接将矛盾忽略,前者造成乖张的脾性,后者会让人变得轻视责任。我们的成长困难重重,我们总要吃点教训,只不过,坦诚地面对自己,不要将成长的不如意归责到谁身上,不要让愤怒或自责或自我放逐更沉重地影响未来。
所以,向自己说声对不起,承诺善待自己,让自己能够活得更轻松和恣意。
2017-11-23
简化
缩短
放慢
别让生活陷入焦头烂额之中
学生忙着读书,毕业了忙着工作,结婚了忙着攒钱,生娃了忙着带娃,生活似乎从来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的时间在耗损,我们的精力在耗损,我们的身体在耗损。我们觉得匆忙,觉得不再快一点,事情就做不完了。然而,我们会很颓丧地发现,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的忙是没有尽头的。
这是种绝望吗?这当然不是,不忙起来,活着做什么呢?天天躺床上睡大觉的生活也没那么舒坦。我们太把注意力放在做不完的事情上了,一味埋头去做事是不行的,我们终究抵不过自己的情绪,心情不好了,做事效率低,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接受它,并允许自己情绪差的时候可以任性。
但是,任性解决不了问题,任性可能会创造更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我们不能臣服与我们的情绪,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的效率回到正常水平。如何对抗我们的抵抗情绪呢?就是“慢”。
越急越要告诉自己慢下来,不然可能越急错越多。可以发现,当我们越急的时候,心理活动就越多,脑子里不断冒出各种抱怨、自责的话语,就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到眼前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把动作慢下来,放大动作带来的感官感受,吸引注意力重新回到眼前的事情上。
当然,做事需要讲求效率,慢肯定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慢能解决急的问题。除此之外,有些人为了追求效率,同时进行好几件事情,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游戏,结果电视没看多少,游戏没玩痛快,原本自认为是省时省力的,结果却不一定如愿。
工作和生活上也是同样,一件事一件事解决更能集中注意力,处理起来更高效,如果手头做着一件事情,心里头惦记另一件事情,耗费大量精力和心力,还不一定能将事情完成得很好。所以,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虽然急迫,但是解决办法不是急来的。
梳理生活,再忙也不能妨碍我们过得开心,不要一味去对抗,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追上生活的步骤,并不是一种妥协,被忙碌拖着走才是一种无能,积极面对眼前的忙碌,慢慢夺回生活的主动权。
2017-11-24
出口策略
高效时间管理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知道下一件事情是什么。
没有出口策略,很容易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茫然
2017-11-30
童年,多点玩耍
新世纪之前出生的小伙伴们的童年,应该大部分不是在玩泥巴就是在课堂上,那时候,大家都知道,知识是唯一的出路,想要出人头地,上升通道最风光的就是学习。
于是,老师家长们总是把孩子们扣押在教室中,拼命学习,并不在乎孩子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兴趣,玩耍更是被看做是罪恶的,老师家长怕孩子玩物丧志,怕孩子耽误学习,怕孩子变得皮实。
其实,游戏并不意味着放纵,玩耍也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本性,反而,玩耍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孩童时代是孩子认识世界和规则的重要时期,把孩子束缚在一个教育体制下,容易让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产生偏误,于是象牙塔就这么产生了。
或许,大人们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将风浪都抵挡住,让他们更单纯地成长,但是他们长大了之后呢?大人不该阻挡孩子认识世界的视线。那么玩耍可以做到什么呢?
1、开发感官
当孩子沉浸在玩耍中时,他会极尽自己所能,搜集一切能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所用。玩耍的体验会给孩子最直接的反馈,让他知道摔倒会疼,输了会不甘,赢了会骄傲,这些对成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小孩来说,感知是控制的开始,是人生中的第一笔感情色彩,感受更多感觉和更多情绪的小孩,在长大后更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2、规则的利用
游戏是有规则的,而且是有明确的规则,但同时,也会有很多漏洞,当孩子全身心投入游戏时,他更愿意去发现,更容易学会在规则下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如何通过搭配自己的资源,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游戏中,因为没有更多负担,所以孩子也更愿意去发现打破规则的玩法,为自己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3、潜能的发掘
玩耍是潜能吗?通过玩耍就能发掘潜能?这确实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因为大部分人把玩耍和享乐联系在一起,而大家也认为享乐就是一事无成,坐吃山空。其实玩耍也只是行为中的一种,结果是好是坏并不是行为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执行的人赋予的。
潜能的发掘需要专注力,需要突破自己的极限,需要训练,而这在玩耍中是非常常见的。小孩子也许不会专注学习,但是玩耍一定是他们最能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小孩子也需要成功的激励,每当在玩耍中获得一个目标,就会激励他们突破自己去挑战下一个难度级,而通过不断的重复,使得玩耍越来越熟练。所以说,玩耍的模式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要阻止小孩子玩耍呢?孩子与成人不同,玩耍对于成人更多是放松和人际的作用,而对孩子来说,是认识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