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高考之后,有一段时间我突然陷入了一种焦虑,甚至还出现了失眠,我发现我自己脑海中不停地在想:孩子考得怎么样,能正常发挥吗?英语听力的问题会扣多少分,会对选择大学有多大影响?如何报考志愿:专业、城市、学校,哪一个优先?大学四年之后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按孩子兴趣报志愿还是我们帮她选择?是不是一定要选择985、211?现在的热门的专业过了四五年以后是不是变冷了?
于是,我四处出击请教各路朋友,甚至想到半夜睡不着觉,最后也还是没有一个主意。
这是思考吗?我在反思~
思考的过程包含很多心理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有仔细观察、记忆、怀疑、想象、探究、解释、评价和判断等。然而,有些心理活动却不是思考,而是大脑的空转。这样的心理活动看似“思考”了很多问题,但实际只是一种大脑的空转。真正的思考应该是在收集相关资料后,给自己梳理出一个分析的框架,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
思考力成熟的人对问题的本质把握得十分准确,但凡出现问题便会先整理思绪探究问题的本质。所谓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问题的根本属性,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追溯发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找到这个原因之后,解决它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要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不困难,首先,需要把问题都罗列出来,比如“目的是什么”、“想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其次是要试着去思考“目的”,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是为了达到目的我“想做些什么”,最后就是对这些思考进行梳理,得出“怎么样去做”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一来,自己的想法明确了,最后再针对这些问题,逐步去思考并进行分析,顺藤摸瓜,探寻问题的根源。
于是,对是关于孩子高考之后大学的选择,我豁然开朗:
1.“目的是什么”: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以后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奠定良好基础,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全球化,未来的社会人才必定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要选择的大学就是要符合这样的要求;
2.“想做些什么”:在大学阶段,让孩子生活学习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到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知识体系,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圈;
3.“怎么去做”:按照以上二条,罗列符合要求的院校,对照高考成绩,结合孩子的兴趣与想法,全家总动员,一起选学校。
通过这件事,我同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之所以会让脑袋空转,而不是去真正的思考的原因,除了没有搞清楚如何思考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去思考不要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答案是二个字:简化。
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不需要思考的就不想,这种生活模式才能让人有喘息的空间。
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就是这样简化自己的生活的:在店里试穿了一双自己很满意的耐克鞋后,他就一次性买4双。然后下来的四五年,即使不买鞋也没关系,更不需要花时间烦恼“没鞋穿怎么办”以及“在这家店买好,还是到那家店买?”的问题。而由于鞋子都一样,也不需要每天出门前,伤脑筋决定要穿哪双鞋。
许多成功人士为了给需要思考的事情腾出更多的空间,也会通过这种方法来简化生活:
奥巴马的衣柜构成很简单,只有蓝色和灰色的西装。
乔布斯在世时也总是穿着他的代表性黑色高领衫,配上牛仔裤和球鞋。
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的标配就是黑色休闲外套/灰色T恤+配着牛仔裤。
以上所引用的知识点均来自图书《图解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