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共读的是《精准努力》第五篇:社交篇。
1
什么人不需要社交?
任何人都是需要社交的。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群体里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那种被认可的归属感是人的本能需求。
那么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价值的交换。
本书给我们指出了几个社交误区:
1、不强大的人,不适合社交
2、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选择“强坐等”
这两种误区其实是基于同一个底层认知:觉得自己不强大、没有价值可交换。所不同的是两者采取的行为不一样:第一种是干脆放弃社交,心安理得的呆在自己的圈子里;第二种是暂时放弃社交,暗地里努力提升自,等到有价值的时候,再去社交。
本书认为以上两种应对社交的态度都属于被动社交。在这个时代是不可取的,所谓时不待我,社交也是一样。等我有实力了,那些不光自己努力还注重社交理论和技巧的人早就领先你一大截了。
我们真的是无所交换吗?
社交价值有哪些?
1、信息价值:能给我们带来不知道的讯息
2.、资源价值:能给我们带来人脉资源或其他资源
3、情感价值:能给我们带来归属感和接纳感
4、智力价值:能扩展我们的视野,感受一种智力的提升
所谓台上有人表演,台下就有人鼓掌。如果你没有能力台上表演,其实台下鼓掌也是你可以提供的价值。你也可以参与进来。
不要从单一的维度去判断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我们可以提供的社交价值还是有很多的。
相比之下在圈子里能力不强的人该如何社交交友呢?
取决于我们的开放程度:我们得要是看上去乐于助人的。本书给的秘方就是:去成就别人,把自己的价值让渡给别人。让别人觉得和我做朋友也是有被帮助的可能。最好我们还能有点幽默感。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谄媚和迎合。会这样想着,也许是我们内心真的还不够开放,一个自我开放程度高的人,内心会有一个与他人相处的边界,他会知道成就别人其实是在成就自己,而不会给自己制造无畏的“不适感”。
2
还有什么会造成我们的“不适感”?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
我很喜欢这个人,我把他当做很好的朋友。可是当我需要他的时候才发现,他并不那么看重我。我情感上会很受挫。
还有一种情况,我找他帮忙(可能平时并不怎么联系),他明明可以帮,可他却果断的决绝了。我同样很受挫。
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办?
给自己的社交关系划分层次。
1、亲密层:家人、特别好的朋友
这个层次的人是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的人,也是会给我们带来最多情感价值和归属感的人。
2、人脉层:最有可能帮我的人。对于这类具有社交目标的人群,我们应该真诚善良的去相处,要给他们这样的感觉:他找我帮忙,我一定会帮他,即便我未必能帮他,但要给人这样的感觉。
3、社交层:点头之交的人。这类人也是需要我们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更多的展示自己就好。虽然和他们没什么交往,但有时也挑出对我们有帮助的人进人脉层。
分清楚社交层次可以节省我们的感情成本。就像上面我们说的两种情况,放在这里就只是一个“归层”的错误。我们可以把那个之前喜欢的人重新分层归到社交层,至于那个不帮助我们的人,由于平时我们没有花精力和时间对待别人,别人不帮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者厉害的地方就是她把任何事情都当项目来做。每个项目都有目标、计划、执行的策略。就连日常生活在她那里都不是随性的,都是有层次有秩序的。
3
建立高效社交的前提当然是需要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可这并不妨碍我们此刻就开始积极社交。
首先我们要开始做一个有观点有立场的人。很多人觉得如果我们要进入一个社交圈就要一味去迎合这个圈子的一切。其实这是完全没有策略的做法。我们应该主动管理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既不任性,又不迎合。在心里给自己写下几个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出发,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符合这些关键词。
然后频繁的去曝光这些关键词,让大家去熟悉你、知道你的特点、特长。
比如说,你想要成为一个有爱心、保护弱小的人。你就可以经常展示出这一点,从自我表述也好、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也好、在朋友圈晒想法也好。总之,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去曝光自己,用积极的期待告诉别人,在实际行动中去印证。
你看,又是一顿筹谋和策划。
可是,我们要知道行动来自于思维,思维也能被行动强化。我们不断的这样监督自己的言行,管理自己的言行,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4
本书在怎么说话这个主题下也花了很多的篇幅。这里我就挑一个比较棘手的方面和大家分享:批评人、反对人和拒绝人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说话。
批评人
1、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方的何种行为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说完自己的感受,再听听别人的感受和行为的理由。
3、充分听取对方的想法,挑出不对的地方,寻找更合适的行为替代。
4、说出自己对他的期待。(提前赞美他做得好)
反对人
1、合理化对方的观点:肯定他的感受和产生观点的过程(不是认同是理解)
2、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提出反对观点
拒绝人
1、理解对方的困境
2、重点强调(哪怕是重复的说明)拒绝的理由,然后表明态度
3、告知什么情况下自己一定会提供帮助(或提供其他辅助帮助的方法)
我们有没有发现,当立场对立时,我们都不要急于和对方敌对,我们都是首先去肯定对方合理的部分。然后再慢慢搭建沟通的桥梁,设法让沟通有效进行。
切记不要让双方处于“你的都错,我的都对”的恶性沟通之中。
以上就是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之后本书的最后一章也会这本周分享完毕。感谢大家的阅读。
以下是今天社交篇的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