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showhand,如何做好管理,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国家层面的管理叫政治,组织层面的管理叫经营。叫法不一样,但是机制差不多,都是组织一群人做好一些事。那么怎么做好管理呢?
首先我们谈一下组织一群人,有个词叫 "邓巴数字“,是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字说的是人类的社交能力最高是150人,超过这个数,我们就处理不来了,相当于是说我们最多记得150人。
根据这个理论,远古时代,人类聚居的社会最多是150人,在150人之内,大家是相互认识,熟悉的,所以无需管理,超过150人之后,有一部分人与一部分人不熟悉,会导致熟悉的部分聚集,不熟悉的部分分离。分离之后又重新往150这个数字赶,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必须定居下来,人类一旦定居下来就会慢慢形成人群的聚集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所以也就会慢慢形成村落,村落聚集就会慢慢形成城市,城市聚集就会慢慢形成国家,国家聚集就会慢慢形成国际。所以如何管理,就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学会管理对于一个群体发展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写的《想象共同体》这本书里面说 “民族国家是想象共同体”,在我看来只要需要管理的群体都是“想像的共同体”,什么群体是需要管理的呢,那就是群体里面不是每个人对每个人都熟悉的。
群体里面不是每个人对每个人都是熟悉的,所以需要把这群人组织起来,如何组织起来呢?那就是给大家一个共同的想象,比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华为人,等等。
当然共同体必须要有筛选,这样子共同体才有意思,要是众生平等,人人慈悲。又何须给一个共同体,又何须管理呢!历来人们都是如何筛选的呢?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中国通过高考把能够考不同分数的人筛选出来,进入不同的大学,形成共同体,高考分数不是一个识别人的能力的工具,但是确实一个非常好的筛选人的工具。
再比如,谷歌,阿里,亚马逊等等这样子的公司给予巨大的利益,让很多人来面试,通过对人才的挑选,选出一部分人作为自己的员工,精挑万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但是肯定是非常认同自己公司这个共同体的人。
我还听说过一个公司,他们每招来一个人,都会让他培训一个月,然后,这个一个月结束的时候,给他一个选择,一个是给他4000美金,离开公司,一个是留在公司。4000美金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却能够帅选出对公司及其有认同的员工。
总之,管理的第一步是组织一群人,组织一群怎样的人,一般都会决定你能做多大的事儿。
当然组织好一群人之后,如何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清华教授宁向东说:“管理就是破局”,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说:“管理就是激发人的善意个潜能”。
在我看来不管是 “破局”,还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要散摊子,怎么样才能不散摊子呢,就是有事可做,按照宁向东教授的说法,就是:“做局”。
比如成立军队,除了保家卫国,还有一个就是有仗可打,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才有 ”以战养战“,现在各国才有”军事演习“。
如何 ”做局“呢?,就一个组织而言,就是给这个组织一个目标,一个共同可以实现的预言。
其实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谓”想象共同体“中的 “想象”。历来人们都是怎么给的这个想象,或者说 ”做局“的呢?
我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要做世界上第二好的手机”。
给“共同体”以“想象”之后,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带着组织起来的群体,把设置好的目标完成,做好的“局”破掉,这个就是通常意义的管理,也是最重要和最难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话无需赘言,不做最后一步,一切都是虚妄,所以就不加讨论了。
最难的话确实如此,最后一步把事情做成,这件事情是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提前预料到的,提前没有预料到的。甚至是没有预料到自己顶不住的困难。
其次就是人类复杂难测,管理起来就非常的复杂,这个是最困难的一步,也是历来人们花大力气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历来人们都做了那些努力呢?
中国先秦诸子百家,说是百家争鸣,但是几乎所有的学问都是给帝王的有关如何管理国民的投名状。比如儒家的 “仁爱治国,以孝治天下”,老子的:“无为而治”,商鞅等等的:“法家之术”,等等,大都如此。
后来老福特搞出来的流水线,泰罗的精准管理科学,用秒表记每个工人每个动作的时间等等。
一直到现在,各种创新公司给予员工大量的自由以激发员工的高状态自尊,以让员工发挥巨大的生产潜力。
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尽管我们学了很多管理学的知识,尽管我们知道非常多的管理实例,但是面对具体管理的团队的时候,都必须重新形成一套新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的知识和管理实例不过是帮助我们建立管理方法的工具而已。
在我看来,管理不仅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知识,管理学案例,更需要要磨砺自己,让自己学会担当,也学会妥协。磨合团队,让团队以最小的阻力朝着定好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