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天汽车回家的疲惫似在昨天,但喧嚣的鞭炮声提醒着我已经过了十五。家旁边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隐隐能听见孩子的笑声和《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把高三开学的弟弟送到车站,明明还是寒意刺骨,他却已经露出了脚踝,大街上不乏穿着单薄的年轻人,冻的打颤却还是不愿屈服于冬的余威……十五真是个神奇的日子,似一道时间沟壑横跨于冬春之际,过了十五就是另一个世界。
搬把椅子放在院子中间,借着并不耀眼的阳光继续残缺的数字油画。鲸鱼遨游于深海的图画,深得我的喜欢,但过于细小杂乱的色块也让我颇为烦心。当初购买时就知道这幅画的难度,也信誓旦旦的认为四十多天的假期一定能画完。但时间过的很快,快到许出的诺言还在嘴边。写完这些文字,我又要开始涂涂抹抹,以免让一份承诺成为空谈。
下午三点半以后,就是为老妈服务的时间。备好热水,然后开始做饭。最喜欢煮的是红豆粥,红豆总是比花生和大豆顽固很多,需要费些时间。等待的时间我就静静坐在旁边,看白色的蒸汽袅袅升上屋顶,听沸水和红豆翻滚的咕嘟声。我们家总是无辣不欢,厨房长年备着鲜红的干辣椒。只要桌上有一盘辣椒,老妈这一顿饭一定会格外满意。所以尽管老妈不能多吃,我也总会在炒上一盘放在桌上,让她稍微开心一些。
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但我吃饭的时候总是刻意的多说几句话,我们家没有饭后看看电视谈谈心的闲散时间,饭桌上就是一家人情感交流的最终去处。说的最多的就是弟弟,不知是年龄的代沟还是青春期的叛逆,弟弟总是不愿意与爸妈有太多的交流。而我就像是一节纽带,把弟弟说给我听的一些趣事再说给爸妈听。听着弟弟学习、感情上的一些囧事,爸妈会笑得很开心,这种间接的情感表达,也能让他们得到不小的慰籍。
临近开学,33期团刊的各种工作也要不断完善。惊喜于大家伙的能力,发下一份框架模糊的策划,几天后就上交一份份有血有肉的稿子;从内文配图到封面配图,再到大家集思广益策划封面……33期已经初露雏形。喜欢这种大家一起配合、一起努力的感觉,从新年祝福到“年味”作品征集,每个任务分发下去,不是一片死寂无人回应,而是一串整齐真诚的“收到”,每次把超额完成的工作上报上去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二十三号清晨就要踏上返校的归程,知道爸妈会舍不得我走,每一次的离开都是子女的成长和父母的衰老,是父母子女感情联系的淡化。想起和弟弟分别时他在身后大喊的一句话:“姐,这次走就半年不见了,你不再回头看我一眼吗?”我回过头,看见他笑得很灿烂,背着包一步步走向远方……我走时也要让老妈好好看我一眼,毕竟对她这是一段漫长的思念……而我回到学校,见到喜欢的人、听着喜欢的课、做着喜欢的工作、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常常会忘记她。
大二的寒假已经接近尾声,事先做好的计划并没有按部就班的完成,却也做了许多没有预料的事情。收获最多的就是亲情,看着家人因为自己露出的笑,感觉这个假期过的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