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号起我加入了“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第二周有五个作业,第一个就是梳理自己擅长的领域。
擅长意指在某方面有特长。指对某些东西比较了解,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说到擅长的领域,一般是指熟知该领域的一切,同时因为了解和得心应手,也愿意在这个领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那么首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对这个领域了解和得心应手?
一、天赋敏感。
我觉得我有一个天赋,我能够很快就学会识别和分辨各种天然材质。
七八年前,好朋友带着我卖翡翠,那个时候我还在上班,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开个淘宝店,从一个对翡翠完全不懂的小白,几天就在朋友的带领下分得清那些翡翠的种水色工,冰种玻璃种糯种豆种的,各种行话迅速上手。对拙劣的假货也几乎不需要仪器就判断得出来。朋友说你真不像以前一点不懂翡翠的。
后来慢慢做到珍珠,也是跟着学了一天就分得清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珍珠的好与不好也很快看得出来。
和田碧玉,师傅带着看一遍就分辨得出来料子的成色。
我觉得这些是天赋本领,是老天爷赏饭吃。
我经常看各种天然材质的纹理,看时光在他们身上的痕迹。看流水冲刷过和田玉籽料留下的毛孔,看珍珠一圈一圈的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生长纹,看阳光下木头上的那一道道年轮。
不仅仅是辨别石头,对任何天然材质我都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这些年买衣服,只要是天然织物,棉、麻、丝、羊毛,看一看,或者摸一摸就能知道是什么面料,皮鞋箱包,上手摸一摸就能知道真皮还是假皮,羊皮还是牛皮。
这些本领,说是天赋其实也有点过了,说到底是观察能力和触觉敏感的结合。同时也因为越观察仔细越得到更多经验,触觉越敏感,那么就愿意更多地去观察和比对,久而久之敏感度越来越高,也就形成自己的判断方法。
二、发自内心地喜爱。
还有一些事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喜欢,比如阅读。由于我爸自己喜爱阅读,所以小时候无论我们家经济条件如何,家里都会有书柜。我爸无心插柳,榜样作用的结果就是我和妹妹无意当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阅读也就成了一件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从小到大,还没有一件其他的爱好能和这件事相媲美。
阅读是一切写作的前提条件。当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写作原本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凡事都怕但是。原本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由于没有有意积累,就变成一件需要刻意坚持的事情。实际上,原本当一件事成了习惯以后,你很难不擅长。
知道了擅长的领域后怎么办?
擅长要转化为生产力才更为有意义。
我的阅读爱好,我的对质感的辨识,要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才是这些“擅长”的最好归宿。
一、有意积累。
对于我来说,说“擅长的领域”范围有点大,实际上更像“花时间最多的事”。这两个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因为擅长所以更愿意花时间,也因为花了最多时间所以变得相对擅长。
这种愿意花时间实际上是一种有意积累的过程。虽然可能我积累的过程当中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积累,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这种结果,那就是我花很多时间去看宝石,我花很多时间去看书,这都无意中形成了“有意积累”。
而这种在擅长领域的积累是做领域专家的基础。所谓专家也并不是获得某种官方认可,而是你自己知道你在这个领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系统化。这就到了下一步:
二、深入思考和系统化。
这最后一步是能够让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真正做到专家的一步。很多时候到前两步就止步了,喜欢就是爱好,擅长的也是爱好,我之前这么多年也一直是止步于喜欢阅读,止步于知道我擅长分辨材质。
只有真正能做到深度思考和在自家擅长的领域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再系统化的输出出来,这才是真正擅长的领域。这也是我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写作本身是思考和系统化的重要途径。我想我需要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我面临的问题。
非常感谢弘丹老师留的这样一篇作业,引人深度思考继而自我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