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阀。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通译】
孔子进入朝廷门内,恭恭敬敬的样子,好像无容身之地。不在门中站,不踩门槛过。经过国君座位时,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了,说话也中气不足的样子。提着衣服下摆向堂上走,恭恭敬敬,屏住气息不敢喘气。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立马舒展,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台阶,快步前走,好似欢快的鸟儿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似乎恭敬不安的样子。
【学究】
这一段描述孔子上朝朝见过君的整个过程,从过程中来看怎么也看不出孔子大气磅礴的样子,完全一个亦步亦趋的小人,实在可笑至极。为何毛先生看不起孔子,就在这里,觉得过度修饰便是刻意造作。
孔子是在时刻保持周朝的礼仪,尤其在朝堂中过度表现。其实孔子并无大官的经历,对于朝堂礼仪更多来源于书籍的记录研究。要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终归被人觉得是依葫芦画瓢。可见说到和做到的确有很大的距离。
【原文】(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摄,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通译】
孔子拿着圭,恭敬谨慎好像举不起的样子。向上举起好像在作揖,往下好像在递东西。脸色庄重好像战战兢兢,步子很小,似有规律一样。享受礼遇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私下交流,非常愉快。
【学究】
圭是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古时侯对于这样的礼器特别讲究。一定秉承天圆地方的宗旨,不想现在像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见古人对于所有礼器是特别重视,他的形状代表一个人是否知书达理。
孔子这里的朝拜和相处也有了细致描述。说实在的,如果过于繁文缛节,刻意而为,似乎有了规矩,也制约了人性。孔子用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周礼的重要,带来了规则,也带来了制约,容易把社会带入死胡同。这真是成者败也,败者成也。
【原文】(9.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通译】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单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学究】
孔子把穿衣服的各种讲究一一加以罗列,的确详细非凡。那时候穿衣服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可见当时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这样的衣服放在现在,也几乎没多少人能穿得起。
穿衣服是礼仪的一种特别表现,也是礼仪的重要环节,通过穿衣服的讲究与否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和地位。而且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显示不同风格,是一种最真实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