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太火了,而我却一直没去看。直到最近因为在得到买了课程,忍不住去搜了书籍。打开看的时候注意了出版时间,2009年第一次出版,我顿时反问自己,2009年我在忙什么?为什么我一直没有看到这本书?那时候我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
2009年我辞职然后潇洒买了张机票去上海找朋友,和朋友在上海、杭州、义务走了一趟然后再回深圳,机会偶然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那时候每天的生活都是不确定,很多担忧,但并没有做出很多实质性改变,也没有去系统看书,只是保持了写随笔的习惯,刷了不少电影。
我居然在自己遇到困惑、困难时没有想到去看书?只想到如何去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ok,一个七年过去了,我终于有所改变了!这是我看这本书时第一个思考。
第二个思考是: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会有怎么样的变化?现在看和七年之前看这本书会是一样感悟么?会有一样的做法吗?
第三个思考是:与时间做朋友,下一个七年,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1
我读这本书的收获: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向
《把时间当朋友》对我而言,是一本有启发的书。他的书名就让我忍不住回想了很多东西,在没看内容的时候,我在想以上三个问题。看完书之后,更让我有意识的去认真回答自己的提问。这本书围绕着心智开始,什么是心智,心智有什么样的力量?怎么样开拓自己的心智?如何感知时间?怎么样避免陷入成功学?书中提到的案例,我们自己大多遇到过,或者听说过,但是听的时候就过去了。而经过作者这么一说,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那件事情是这个原因。作者之前是新东方的老师,书中多次提到的问题和案例,都和自己教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思考相关,这也让我揭开了为什么他能如此说明白一件事情,让人乐于接受。
比如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时间是金钱。但是作者是这样写出来的: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碌碌无为,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你未来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作者这样写出来,会比我们听老师说更有冲击力。或许也因为我们天天和老师见面,老师的话挺多了腻,而作者能出书,我们在心底更信任他,更崇拜他。
还有些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笑来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比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在书中写到:尽管不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自然就比别人做得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而后就更喜欢,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了。没兴趣,往往只是结果而已,被当作做不下去的理由,最终的惩罚是大量的时间白白的浪费。
从这个角度来看兴趣,让我回想了下自己的育儿观念和育儿困惑。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自己是什么样的态度?在我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是因为兴趣还是习惯?是因为写得好受认可然后才继续坚持的吗?书中文字对我而言,让我思考了很多不曾去细想的问题。尽管很多人说这些道理其他书上也有,而我恰巧是从这本书开始,唤起我去思考。
2
把时间当朋友,那就把思考当吃饭
时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但是每个人感知时间的能力却不一样。作者说对于小孩和成年人来说,时间的感受差别很大。等小孩长大再来感受时间,那时候已经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他的建议是做一件让孩子记忆深刻的事情,然后记录下来,几年后再拿给孩子看,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原来过得如此之快。这个对我非常有感触,我为什么要坚持写微信朋友圈,最近坚持记录孩子的成长印记,就是希望过几年他长大了,回看自己的小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时间感触。
时间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习惯它的流逝。而吃饭呢,始终贯穿在外面的生活里,一日三餐,无需思考,到点就吃。吃饭这件事情不需要思考,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有这个意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就想,如果我们不需要思考的过每一天,当吃饭一样,是不是就叫做一眼看得见的人生。而思考呢,如果我们把思考当吃饭一样,每天问自己一些问题,每天去探索下自己未知的领域,当思考成习惯后,是不是人生就充满惊喜,充满乐趣,无法预知你有怎么样精彩的未来呢?
当时间当朋友,当思考当吃饭一样,贯穿我们的生命。也许书中提到的心智问题,我们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我们习惯去索取答案,从不主动思考。我们习惯于以来他人,却总是忘了自己行动。我们习惯于快速求成功,却从不思考成功意味着付出什么?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以后不仅要把时间当朋友,更要把思考当吃饭,有灵魂的活着,让思考和生活住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3
辩证看书,乐在其中
每本书都有优缺点,对我来说,能够有启发,能够唤起自己去改变的就是好书。很多人批判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好书,也有人说这本书就是在反成功学的基础上在讲成功学。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每个人的大脑不同,经历不同,感受自然不同。看书于我,去找他们的优点,挖掘对我有价值的点就是乐趣,我乐在其中。推荐给大家,有空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