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圣节当天,网友发文爆料,有家长带领孩子到小区附近便利店讨要糖果,"不给糖就捣乱"。
从配发的照片上看,孩子们穿着迪斯尼公主裙,在货架前愉快地拿糖果、巧克力,还有家长在旁边拍照。
但最后是店员为这些孩子拿的糖果买了单。
这条消息引起了轰动,大家纷纷讨论转载,对家长和组织者的做法表示不解和愤怒:
凑个热闹画画妆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就得了,竟然还让小孩去超市要糖,对这些家长真是无语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什么到中国来都变味了,中国有些人的素质和贪小便宜的心理真不是盖的
当爹妈不需要考核,竟带着孩子做毁三观的事情... 这根本就不是熊爹熊妈问题了,根本就是犯罪行为了...
这会让孩子以为,过节超市糖可以免费拿、引导孩子犯罪!
原来这不是个别现象,此类事件发生的还真不少:
想起去年还在星巴克工作的我,晚上十几个小孩突然涌进来要糖,还把商品柜的杯子撞摔下来两个,后面还有家长跟着,跟她们讲杯子烂了要处理,马上黑脸骂人,说我们不给糖孩子,骂完就走了,只留下我和懵逼的同事
还有店员爆料家长带着孩子来要糖,解释发糖已经停止了,家长还发脾气。
引起媒体关注后,那家便利店公关发文称"误会",是店员主动热情地买了30元的糖果与孩子们分享。
但从原发文博主的后续消息看,好像店员并不是情愿的。家长也私信希望博主删帖,称:
当时看到最后店员为难,大部分的糖果都放回去了。最后,有家长主动说,不行多少,算一下数量,我来买单。货架边的营业员,没事没事,都是小朋友嘛。最后应该总共4、5个小朋友一人拿了一个糖。
有网友说,这些家长的脑回路也真是了。
事实很清楚了,家长带着孩子们到便利店要糖,店员买的单,家长没有付钱。
在家长和组织者看来,过节嘛,都是小孩子,意思意思嘛。但他们从来没想过,到营业场所拿东西不付钱和抢劫有什么分别。
甚至很容易让孩子萌生出过节就可以免费拿东西的想法。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他们会有样学样。
所以家长为了孩子良好成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2
西方的万圣节历史由来已久,从在国外生活的网友分享中得知,如今已经演变成一个世俗化的民间节日,堪称儿童狂欢节,而"不给糖就捣乱"也像节日问候语一样。
但讨要糖果并不是随随便随敲门就去要糖果,而是要守规矩的:
第一类是自家的社区里。每个地区事先都会发出通知,规定具体日期和时间。也并不是挨家挨户,而是门前有节日装饰的人家,表明人家准备了糖果。
第二类是商场里。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在参加活动的商场规定时间里带着孩子去讨糖。
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节日都是有传统有内涵的文化积累。家长想让孩子体验更多的文化传统没错,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更不能任由孩子胡闹,甚至带着孩子公然占便宜。
为了给孩子一个难忘的节日,但不让孩子产生过节可以在营业场所免费拿东西的概念,有些地方是这么做的:
我们这小区的孩子们玩好几年了,家长们先买了大量糖果分给周边的理发店、饭店、保安亭……然后教给大孩子带小孩子按路线走要糖,店员们通常也乐意配合表演一下
虽然对于孩子来讲,这些糖果也是免费得到的,但是这符合讨糖的逻辑,这些不卖糖的地方是情愿发糖的,会让孩子们感觉到节日的氛围。
而去卖糖的地方讨糖或者主动拿糖,和去银行要钱一样,其实是想方设法占便宜。
不占便宜是一种修养,家长应该早早以身作则教给孩子。
3
还记得中国一直流传的故事吗?
一对夫妻嫌年迈的老娘是包袱,就用一个篮子将老人抬到深山准备抛弃。他们的儿子说篮子别扔,夫妻问为什么。
儿子说:
等你们老了,我也用这个大篮子将你们抬进来,丢在大山里。
这对夫妻心里慌了,就把老人带回家,好好赡养。
如果父母不孝,孩子也必然有样学样。
而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风水轮流转的,所以有些父母不觉得是件坏事。比如认为占人家便宜得益的是自家人,却不知道这样很容易引导孩子养成占便宜的习惯,从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他们不讲规则,以方便自己为由不管是否影响了别人,于是熊孩子就跟着肆无忌惮地放飞自我。
一旦熊孩子闯了祸,他们挺身而出,以"小孩子嘛"为借口护犊子护得理直气壮。孩子不懂事,难道大人也不懂事?
4
生育孩子是人类的本能,但教育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需要修炼、需要学习。
这种学习不是看了多少教育的书、听过多少专家的讲座就可以的,因为还忽略了最直接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言传身教。
当家长无限制地在超市试吃,当家长在自助餐厅大肆浪费,当家长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东西,还能指望孩子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爱护公共环境的人?
更有甚者,当家长每天打麻将、不看书,却希望孩子成为爱学习的人,可能吗?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照妖镜,能够照出父母的品行。
当家长严于利己、遵纪守法时,孩子必然会对规则有很深的尊重。
当家长自律、努力提高自己时,孩子也必然学到家长的勤奋和上进。
每个当家长的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这个起跑线不应该单纯是昂贵的亲子课、国际品牌的双语幼儿园,而应该是家长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