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转眼间,第3期“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就到了最后的一天,我知道,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写作之路,才刚刚开始。
在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中,我特别喜欢《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那个章节里提到的“知识的源头”,因为我相信,就像媒体工作中,也常常提倡要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样,你的输入质量决定你的输出质量。李笑来老师在多年前讲托福写作时就说过,你的input(输入)决定了你的output(输出)。而我如此喜欢寻找知识的源头是因为自己就是“输入知识源头”的受益者,小时候经常听收音机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师的声音输入,有了我长大后普通话的“一级甲等”和配音的新闻、专题节目在央视的播出;而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的输入,让我完成了中英文语言的技能迁移,并走在不断精进的路上。
在这次“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中,我又找到了那浓烈而聚合的知识源头,有着《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中文网等专栏作家从业经历的师北宸老师和他的团队所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写作的知识的源头。
在本期训练营中,我的收获有很多,以下谈三点最主要的收获:
1 万能写作法,让写作变得有章可循。
最初几天,我在写作时尝试不断有意识地去应用“万能写作法”,按“观点、案例、总结”这样的思路来构思提纲:“哪些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分享的,对他人最有价值的“;尝试着多用了几次“你”;尝试着提醒自己一段话不能太长,5-8句话就应该另起一段;尝试着去思考、筛选案例,并且进行了修改、调整结构,师老师说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精心修改出来的”。
在第6天也就是第4次作业时,我写的那篇《请戒掉或远离抱怨 为美好生活重建心理边界》被助教Maggie鼓励点评为“今天看到的最好的作业,没有之一”,真的倍受鼓舞,因为相信了知识的源头,把课程中听到的小tips应用起来,“学以致用”,使我收获了新的进步。
后来,我写感谢信时把自己“写哭了“,好多伙伴反馈“看哭了”……感情落笔即文章,而“万能写作法“的清晰逻辑与合理结构,无疑对情感的表达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关于助教老师点评中“不但写了不喜欢的理由,还写了如何应对”这一点,则是我写文章之前不曾预期的,那些内容是在我写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就是在思考“观点、案例、总结”的过程中,写到最后突然想在总结的部分加入“解决方案”。这更是体现了“先完成、再完美“的重要性,是“万能写作法”,让写作变得有章可循。
2 善用写作工具,让文章的呈现形式多样化。
在写作训练营的整个完成作业过程中,我觉得节奏特别舒服,不是每天闷着头写啊写,而是拆解文章、摘录金句和自己写作等方式相结合进行,张弛有度,有榜样可模仿,有方法可践行。
比如在拆解文章时,本来就是师北宸老师挑选的经典好文章,还直接建议摘录段落用石墨呈现,拆解写作单元时最好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因此,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使用石墨将文字生成图片,用幕布做出了简单、美观的思维导图。
这种感觉特别好,你就去做好了,“听话”就会受益。而写作工具等无疑让文章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是多维度地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明白了写作的前行方向:“精读经典”地输入和“万能写作法”地输出,点破了写作的那层窗户纸,让光亮照进了心里。
相信你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提起笔时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好文章呢?那么写作训练营的学习与练习,让我们看到了“万能写作法”的路径。而我那封为了完成作业而匆忙写的求助信,收到了师北宸老师的认真点评与指点,老师还推荐我多读经典,精读,深入读,更是给我指明了写作的前行方向。
原来写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先输入经典的文章、高质量的内容,甚至像尹航在分享中提到的那样,可以朗读好文章,抄写好文章,输入多了,思考多了,练习多了,写作输出的水平自然会不断精进提升。
学习像投资一样,重在日积月累,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我一如既往地对优秀的伙伴见贤思齐,和自己的昨天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今天是本期训练营的最后一天,我把最想说的话留在最后,其实我最重要的收获是认识了你们这些智慧的、可爱的良师益友们,我没有一一提及你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你不重要,而是因为我默默地把你放在了心里,因为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通过文字,一点点读懂你。
今天,不是一个道别的日子,一个阶段的终点,是另一个阶段的新起点,我知道,未来我们还会一起努力、共同成长、陪伴前行。
(以上图片来源: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其中第三张来自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