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须菩提身为婆罗门贵胄之后,虽智慧极高,然刚愎自用,人皆厌之。追随佛陀后,心渐被降服。《金刚经》把相、名、分别妄想从胜义谛上灭度,又从世俗谛上安立方便,使众人见诸法无我的空相和安顿之法的宽慈。消解了固执和无明,深解义趣的须菩提涕泪悲泣。《金刚经》中“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的提问,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2.
加速膨胀、弦理论和暗物质,指向了宇宙多元性可能。粒子特定的组合形式,意味着在多元宇宙的某一处,存在同一片树叶,同一个人。佛语说三千世界本无穷,看似空其实色,然而色也无住,空色非一非异,绝对的实相并没有固定可言,皆从缘起。现在物理学也说,观照外面的宇宙空间,理论可能又成了错误的。没有一种知识是永远正确的,过分相信,则迷妄想。
3.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都拉说:“侵略性不是人类与生俱来或不变更的特性,而是一种鼓励侵略的社会环境的产物。”这话也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引述。通观狩猎、农业原始社会的生存斗争,阿诺斯的设想未免理想化。因为没得争,所以才不争。因为怕失手,所以不出手。现在社会倒是不鼓励侵略,然而侵略性永远在某个罅隙中,待时而出。
4.
《美丽人生》一个小时说男女之情,一个小时说父子之情。男主人公给予外界总是调侃戏谑,对孩子用游戏方式完成纳粹集中营里的保护。许多戏剧理论学家都给喜剧对象下过精准描述,喜剧是不容易使人感动的,大部分喜剧最后的感动方式常常脱离电影气质换成生硬、尴尬的严肃,而《美丽人生》没有这些问题。最精彩的一个画面,大概是男孩收拾掉落的书本。
5.
在我看来,海伦和西施一样,都是送入敌国的奸细,由此挑起事端。特洛伊帕里斯的罪恶,恐怕比阿伽门农更甚。阿喀琉斯已死,古希腊人在讲述这个人神结合的故事时,也注入了无人全能、无神全能的逻辑。而且,这种思维也有新的延续——希腊诸神并不帮助奥德赛顺利返乡。神,靠不住——这比中国文明思考得更早。
6.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这是朱敦儒的句子。世事短、人情薄就足了,长和厚也是有的,只是在人的范围中,无有定法名事和情。缘法没有恒态,就是恒处。长短薄厚,喜乐嗔恨,净识尚需切舍,何况染识。春梦、秋云,多有禅偈的境相,然而宝瓶盛粪。并不可惜,因它本只器皿,无不可盛,人造作故,有种种差别。
7.
短时间接触大量信息,一定会冲击到储水库上限,验证了一个常理:欲速则不达。过分的、多余的、超出范围的,总会溅射而出。人不仅会产生时间危机,还可以感受到接纳限制。时间、载重,人就在这空间中爆破、筑新、填充,认识到还有99%的事物来不及认识、掌握,便已白发怆然。古今抱此恨,中外相连与。
8.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还是印证了老道理:暴政会无意间暴露逻辑缺口,把枪矛对准自己。拥护它的人,一定会被这种法则绑架,瞬间从优势变成弱势,无理由反抗。这个孩子和犹太人一同死于毒气,他的母亲没了儿子,他的奶奶和父亲决裂,父亲对儿子的死毫无办法,中尉保护自己父亲结果被调往前线。
9.
1793年,乾隆托英国大使给乔治三世的文书。大意是,你表现真诚,我很满意。礼物我就收下了,只是我国什么都有,你们也看到了,专门派贸易使节来华,这与国情不符。如果说是来学习,只是你们国家以后不会效仿,学了也是白学。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都征引了这封文书,乾隆昭著臭名。
10.
芙丽涅在雅典祭祀海神时裸泳,被指为亵渎神灵。法庭上,辩护者掀去蓝色衣袍,波塞冬的神威也让位于美丽的躯体,目睹者为其摄服,最后判定无罪。而伯罗奔尼撒半岛西边的西西里岛,玛莲娜却没有这么幸运,美丽传说由不美的“传说”陪衬。诽谤与流言,比海神的狂浪更加凶恶。柳宗元的《河间传》,只有第一次堕落的橙子,没有第二次革新的橙子。如果影片到其丈夫踏上火车而结束,大概更有深度。
内容摘自本人微博,转载请联系慕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