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我的字典里是高一学地理时,美女地理老师告诉我们这天夜最长,昼最短,昼短夜长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春分。
高中毕业后,我后来去了南方的一座老城念大学,当地的人们都十分注重过冬至节。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本地人,把冬至节的习俗带到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自然的事儿。我们这些外地的学生也都入乡随俗了。
冬至节吃饺子是北方人的讲究,近年来,湖北这个中部省份,也跟随它的邻居河南省一样了,冬至节时都互相问候一声:吃饺子了没。其实,在我这个地道湖北人的印象里,我们小时候并没有冬至节吃饺子这种习惯。看来,很多节日都是随着信息的发达,突破地域限制,在社会上传播,而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并接受。比如母亲节,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并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可也被国人渐渐接受了。
话说回来,南方人并不在冬至节吃饺子,他们是吃汤圆的。在南方念书那几年,一到了冬至节,学校的各个餐厅都非常热闹,蜗居在宿舍的宅男宅女们,常年逃课的大神们,都回校了。这天晚上,大家三五成群,聚在昏暗的餐厅里(我们学校的餐厅到了晚上大厅里都不开日光灯,只在各个窗口开灯,所以偌大的餐厅总显得有些昏暗),喝酒、划拳、侃大山,当然不会忘了重头戏——吃汤圆。那些无论是平日里卖汉堡还是卖香鸭面抑或是手抓饼的窗口,这条晚上都多了一个经营项目,那就是卖汤圆。
汤圆都是用红糖姜水煮的,那汤的颜色看着便让人心生暖意,喝到嘴里后,更是热气一直延伸到腹腔。汤圆多半芝麻酱馅儿的或花生酱馅儿的,平日里不爱吃甜食的我,也会在这一天和同学们凑凑热闹,应应景儿,来上一碗汤圆。
除了汤圆之外,当地人还要吃冬至包。
冬至包是绿色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四面体,也经常直接捏成圆滚滚的小包子,听舍友说,外皮是家人们在山上找到艾蒿叶子后,回来洗净,碾碎,然后和糯米粉混在一起搅拌,揉捏而成。所以冬至包的外皮看起来像绿宝石的颜色,晶莹中透着绿色。
而冬至包的馅儿一般有梅菜,笋干,香菇,五花肉等,将他们加调料炒熟后,包在绿色的外皮里,再蒸熟,香味扑鼻的冬至包就制成了。
我有一个舍友常年不着宿舍,冬至节时总会回宿舍一趟,专门从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带来很多冬至包来给我们吃。所以,一到冬至节,我们都会念叨起这个舍友来。吃食总是能收买人心。
还有二十分钟,这一天就要结束了,冬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