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很焦虑。
朋友原本在一家美容院工作,自从有了孩子就辞职在家,成了全职太太,四年来倒也充实,生活重心都是孩子。
可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开始慌了,孤单得很,想出去找工作又没信心,觉得自己身材走形,跟不上时代了。
这样在家已有半年,每天最充实的就是孩子和老公回家。平常一个人就追追剧、织织毛衣,闷了出去逛逛街,有时候脸都懒得洗。
她说这样的生活快把她逼疯了,情绪低落时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不思进取,如此下去可能就废了。
虽然老公也没说什么,但自己就是过不去,看到小区有人跳广场舞、打牌很是厌恶,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在虚度光阴,坐吃等死。
更是不愿出门,生怕碰见熟人和邻居,怕被他们笑话自己窝囊没出息。甚至觉得睡觉都是堕落。
原来几个闺蜜也不来往了,因为她们“都很忙”“谁有这功夫和自己闲扯呢?”
听完,我突然想起了一部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
东京某大学毕业后的玉子,回到家里每天日上三竿依旧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好不容易起床,随便找点儿吃剩的东西下肚果腹。终日里无所事事,吃布丁、看漫画、玩游戏、睡懒觉,或者对着电视机大骂日本没有前途,全然没有外出找工作的念头,与当年的同学也完全断掉了联系。
或许我朋友当下的状态就像玉子一样,在许多外人看起来确实不思进取,但内心又不太一样:玉子看起来蛮享受的,而现实中大多数人可能更像我的朋友。
对闲下来非常忧虑、恐慌,慢慢开始责备自己,甚至有罪恶感。
许多学员和来访也有类似问题:
最近看书看不下去,报的课程没心思听。为了打发时间追追剧、刷刷抖音或朋友圈、和同事闲聊、去打打牌、逛逛街,但又总责备自己,认为这些事没营养、浪费生命。
他们非常苦恼,问我该怎么办?
我总会这样反问:“如果不追剧、不闲聊,你会做什么呢?”或者“你觉得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呢?”
这时候,他们往往陷入沉思,并没什么回答。
02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能回答,重要的不是追剧、逛街、闲下来本身,而是你不允许自己这样。
一换思路,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闲下来为何会焦虑?是什么不允许自己闲下来?
这有点像“自慰”,自慰本身并没错,恰当的自慰还是有好处的,也是享受的。但对自慰的不允许、自责甚至产生的罪恶感,才是真正对你有影响的。
还记得小时候吗?夏天贪睡一夜无梦,醒来后口水沾湿了大半个枕头,吃饭狼吞虎咽,眼睛盯着米饭吃得那叫一个香,那真是全然地享受睡觉、吃饭本身,根本不去想其它的。
而现在,生活品质上来了,但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踏实,甚至有时候像我这个朋友,认为睡觉就是堕落。
其实饭还是那个饭、睡觉还是睡觉,是什么变了呢?
是你的心变了,变得不在吃饭睡觉本身,变得不在当下。
所以,才会失眠,才会厌食,因为你心思并不在这件事上,而是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的需求没被满足,再可口的饭菜也索然无味。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我喜欢旅游,曾有一年我也像我朋友这样无事可做,那时和家人外出旅游简直是应付,再美的风景也看不到眼里,一切美好黯然失色,还容易发脾气,从开始出去就想往回走,休闲变成了受罪。
现在,我还是喜欢旅游,哪怕就在本城市的一个广场,或在我工作室楼下小公园闲逛,都觉得是享受,处处皆风景。
我也喜欢在网上玩斗地主游戏,那时斗地主,每次赢也觉得在浪费生命,现在却变成了放松。
其实,享受和逃避只是一念之间,和具体事情无关。
当主要需求被满足就会有价值,觉得生活也有意义,身边一切自然都是享受。
而主要需求没被满足,又不知如何满足,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同样的一切在你看来就是逃避,这会引发内疚、自责,甚至罪恶感。
03
如此说来,你需要反思,最近怎么了?是什么让你觉得是在浪费生命?
可能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我失恋了
我失业了
我和伴侣在冷战
我和孩子闹别扭
或像我朋友那样项目破产了
这都好说,因为这些事就明明白白摆在你面前,你知道因何难过,也知道最近糟糕的状态,只需要想法解决上述问题即可。
你心里也很清楚,这只不过是暂时的,只是一个时期罢了。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还有种情况是:你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工作也挺顺、家人也挺好、在外人看来也很幸福,但就是感觉空虚、无聊、不快乐。
其实,这是一种“无意义”的状态。
人活着是因为给活着赋予了某种意义,当这种意义暂停了、消失了,就活得没劲,做什么都没意思,甚至抑郁,那些休闲时光的琐事更加深了无意义感,从而自责、内疚。
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你本来感兴趣的变得毫无乐趣了,比如旅游、钓鱼、逛街、跑步,这些事原来都是享受,此刻却成了累赘,成了浪费时间。
闲下来就会惊慌失措,闲下来意味着要面对内心,要叩问内心,这种感觉很恐惧,会让你很快迷失。
为避免恐惧感,你会不自觉找些事来做,于是看电影、追剧、刷手机、打牌、喝酒,这些事随处可得又不费力。
你正在用这些事情把因为丧失“意义”导致的虚空填满。
这些事情已经不是它们本身,对当下的你来说,都属于“逃避”。
逃避真正的需要,逃避空虚,会很自然对这样的逃避归因,认为是它们让你更堕落。若不及时反思,则会产生对自己强烈不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干啥啥不行。
此时,人们往往会犯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就是让自己接纳。
接纳当下的颓废,强行给这些琐事贴上有意义的标签,然后告诉自己顺其自然,一切都会过去。
感觉就像那个人尽皆知的渔夫:你们干嘛还要奋斗,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沙滩日光浴吗?
你错就错在把逃避当做了接纳。
就算是你看了很多好的电影、追完了十几部电视剧,空虚感觉一点都没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你越是告诉自己接纳,你就越绝望。
因为你忘了:接纳的本质是改变。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坚强的主人公鲁滨逊先生在岛上生活了28年。
他用三天的时间只在砍倒一棵树,用一周时间把这棵树做成木板,再用两个月时间把它做成一张“看起来还不错”的桌子。
鲁滨逊就这样用很多年在岛上建立了“巨大”的碉堡式王国,用漫长时光学会了饲养动物、种庄稼、做面包、教会了鹦鹉很多语言,还征服了一个土著人做他的仆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他成了荒岛的王者。
但他依然孤独。
别以为他做这些事都很有意义。的确,笛福给鲁滨逊所有的生活都赋予了意义,读者感受到鲁滨逊一个人都能活得如此充实、快乐。
事实上,那是在绝望之后的重生,我不相信鲁滨逊被命运无情扔出了人类社会又抛弃在荒岛后,还会觉得生活很有意义。
他曾多年一个人在沙滩狂奔、泪流满面、捶足顿胸地呐喊,每天登上荒岛最高处遥望远方,期待有船经过来拯救他的命运。
鲁滨逊的故事充分说明,没有谁愿失去曾经的信仰和活着的意义。
只是生命中某些事件强行中断了人们这一切,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遭受挫折打击、爱的失去、事业的崩塌,让你咒骂命运不公的同时必须要直面内心。
鲁滨逊是艺术化了的,他活下来是一种奇迹,他活下来的根本原因不是接纳了命运,也不是给砍树和养鸡赋予了什么意义。
而是改变。
不改变就会被冻死、被饿死、被野兽吃掉,是被逼得没了办法,所以才万分不情愿(一定是这样的)拿起了命运给他留下的斧头,砍向了身边那棵小树。
是他先有了行动,先开始艰难地改变,才觉得这也是一种活法,接受了这种状态,给活着赋予了意义,最后才慢慢接纳了被命运无情抛弃的现实。
04
所以,你认为的追剧、打牌、八卦并不重要,因为那只是你临时的避难所,你的自责、内疚本就应该有。
你就是没活出理想的自己,和刷手机无关。
你之所以不接纳,是因为害怕改变,这只不过是你的借口罢了。
如果自责和不允许已经很折磨你了,是内心在提示你: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在提醒你思索什么需求还没满足?什么价值还没实现?
是你一直渴望的亲密不可得吗?
是看到同事工资比你高很不爽吗?
是见同学过得滋润而又不敢嫉妒吗?
是觉得你们并不相爱还在假装幸福吗?
是忘不掉前任还要装作已放下了吗?
是讨厌父母控制又敢怒不敢言吗?
是觉得没能力做这行又碍于面子苦苦死撑吗?
这才是真正困惑你的,而不是什么闲下来,不是什么追剧、看电影,不是什么学不进东西去。
你难受的不是自慰,也不是自慰后的自责,而是你真正的焦虑无法缓解。
我的朋友痛苦的不是暂时逃避,而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逃避,不敢承认自己的逃避,不敢面对孩子离开的挫败。
玉子也不是甘心不求上进、吃了睡睡了吃,而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能否被父亲、被社会认可。
你要清晰,千万别用鸡汤麻痹自己非要接纳当下的无意义,而要清醒,这些小事件的不允许就在告诉你:
应该换一种活法了
再这样下去你就真废了,否则害怕的也一定会变成现实。
面对真实需求才是勇敢,改变才是你唯一出路。
别幻想有什么捷径,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改变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就是为了梦想打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因为人类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你要做的第一步,不是谴责自己无所事事,更不是接纳自己的颓废,而是改变困境,立刻行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如果你想见一个人,现在就拨通他的电话,结束后你再追剧,就会发现你不再谴责自己。
追剧其实是很美好的。(本文首发公众号:新乐土)
你好,我是冰千里,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重度孤独爱好者,主攻亲密关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欢迎投稿专题《疗愈写作》,收录一切真情流露的文字。华而不实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