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周日
*晚上,发觉孩子有点闷闷不乐的。平日里说他一句就要吧啦啦证明几句的他,有时候揪住我的某个小辫子就要调侃我几句的他,好像沉默的有些奇怪。
我忍不住,问他怎么了?人家给我一个“不需要你管”的眼神,随手就把自己房间门关上了。
我看看关上的门,有些愣佂,也有些不甘心。扭头对老公说,“最近他咋动不动就关门啊?在里面干啥呢?有什么不能让我们看让我们知道的?!”
说着,我就想去开门。
老公一把拉过我,“给人家点空间吧。对我们关门,和我们话少,说明咱孩子长大了。”
“我又不是不让他长大?”我嗔怪着老公,“我咋觉得,孩子今天不太高兴,是不是有啥心事?孩子就是长大了,也得有父母关心吧,有事也得让父母知道吧。我连问问都不行?”
“人家想开门,想跟咱说自然会开,会说。不想开门不想说,你非要凑上去非问,就是打扰他,就是烦人。”老公按下蠢蠢欲动的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你好好坐着吧。你这个老母亲,就别失落了。孩子总得长大,今天关关门,以后还会离开家呢。他大了,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心事,很多话会愿意跟同学,朋友说,会越来越想独立,自主…我们呀,别不甘心,也管太多。”
我失落?让我品品。你别说,心里还真有那么一点酸。
可不,我一边嘴上说着盼着孩子长大,希望孩子有独立的能力,做父母的要学会信任放手;一边又想在孩子身上刷存在感,找价值感,生怕我这个老母亲,在孩子面前,没了权威感,话语权,不再被他需要,不再被他重视…光想紧紧的抓住他。(唉,自相矛盾的老母亲啊)
“好吧好吧”,我瞅着孩子房间关着的门,有点小不情愿,但也知我的确应当接受“孩子在长大,我也该往后退”的事实,嘟囔着,“我老老实实的坐这儿,不去烦人。”
*我听见孩子去洗漱了,本来想去趁机在人家眼前晃晃,可又想想老公说的话,忍住。
不一会儿,孩子叫我一声,我都没听清他叫我干啥,就赶紧应声,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身后老公那一记白眼,在嘲笑我这没出息的老母亲。笑吧笑吧,让你笑。)
*终于混上和孩子聊一会儿。孩儿说,“妈,我今天下午连办几件事都没办好,本来觉得完全不在话下,可谁知这么打脸。我觉得可可糟心。”
“没事儿没事儿”,我惯性的就想拽词讲道理,还没开口,碰上孩子一副“知道你又要叨叨”的表情,马上憋了回去。心说,“算了,人家正心烦呢,谁还愿意也没心情听我长篇大论呀。”
我尴尬的捋了下头发,坐孩子身边,轻轻的拍他的背,一下一下又一下。
“事儿没办好,觉得打脸了,心里窝火不好受哦。”我拍着孩子,重复着他的话。
“嗯”,孩子估计这会儿想说了,噼里啪啦的开说,从什么事,他原来以为的是什么,后来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一口气说了个痛快。
说完,人家问,“妈,你是不是觉得我可无能,这些事儿都做不好?”
“我可不觉得,我觉得这些事办的,虽然不能说是办成做好,但也没你认为的那么糟。你看,那件事,其实基本上做成了,你只需要再做一点…”
我可吸取教训了,不像以往那样孩子问我他好不好,我只一味的说,觉得他好,不错,比我做的强…孩子说我虚伪(捂脸)。这回,我不评价他人是好是不好,就只就事论事,而且是我真实的想法。(我越来越发现,不评价人,说事儿,真实表达,反倒孩子还愿意和我交流)
我说了几句,(不啰嗦,不再扯东扯西,不像过去又是说以前又是说以后的,一开口就收不住。)
孩子挥挥手,“老妈,我睡吧?”
“好,睡吧。明天又是重新开始了。”
“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孩子的语气,听起来,也高兴了些。
*回到房间,我又忍不住在网上搜了点鸡汤文,发到孩子微信上。我心说,孩子明天想看了看两眼,不想看也没啥(总比我吧啦吧啦说教讲道理强)。
*我分享给孩子的(其实,我发觉,每次的分享,不管是分享给谁,最先受教的,是我自己)
《道德经》第23章中有一小段话: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用两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飘风”和“骤雨”,来比喻人生的困境。你看吧,再大的风雨也不会持续一整天,老天爷都不能让风雨持续长久,何况是人呢?
一是不要害怕挫折与困难,因为再大的风雨,也终将会过去;
二是如果尽力而为了,你也无需自责,更无需责备他人,因为即使是老天爷也不是超人。
*人生是场长跑,要有重新开始,不断出发的勇气。每一天,每一段,都是新的,都可以重新开始,再次努力。
*孩子长大了,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粘在父母身边,什么都给爸妈说…
孩子长大了,他们有了独立的意识,想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决定了…他们会关上房门,会和同伴说悄悄话了…他们不想听父母讲大道理,不想让父母管太多,不想…
我们得真正接受和面对孩子长大了的现实,忍住“管太多”的心,觉察自己是不是还在孩子身上刷存在感,找价值感?让我们学着信任,后退,给孩子他需要的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