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教爱飞翔 快乐学梦飞扬
陈小悠
今天上午为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学财经的老师,自从他有了女儿之后就开始思考什么是教育。他告诉老师们要爱自己,因为爱是需要能力的,爱满则溢,作为一位老师首先要自己有职业成就感。
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我们作为教师,往往会让自己的孩子幸福感很低。我们很多时候回到家里没有办法成功转变角色,我们都应该学会放过自己。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成长,如何看待自己和子女的关系?我想是该认真学习和思考的。
音乐是有力量的,伴随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全场快乐的变成了快乐的海洋,今天的课程也正式开始了。
心理学大师荣格先生说:向外看,梦着; 向内看,醒着。唯有不断突破自我编织的障碍,我们才能最终收获幸福的自己。幸福永远只存在于我们内心最深处,只有向内走,问道于心灵,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这个时代当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依靠着互联网,作为一位教师,我们这份职业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我们要允许自己对学生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我们脑子里有很多“我以为”的东西存在,这些“我以为”待久了,就会固话成“知识”,比如:日本的国花是什么?绝大部分人肯定会脱口而出“樱花🤓”,答案是个错误的,我觉得这是可怕的。
陈老师用一个全场互动的小游戏“真情对对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复制,唯一不可复制的就是时间,今天我们要体验的不是一堂课程,而是一段经历。当自己的身边坐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就意味着一段奇妙的相遇便开始了。
无回应处 便是绝境 没有感觉 内在察觉
孩子0到2岁之间,如果没有人去回应他,就会让孩子变得专注力不够。作为老师我们班级里这样专注力不够的孩子我想几乎都有,随着问题的出现,我们人没有去想孩子出生时是不是这样;而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不一定就是不认真,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脊柱核心肌肉有问题;全校第20名的孩子会割腕,原因是他以前是前10名。越来越多的情况,让我们发现只一味地看重成绩,而不能给他们其他的时候,那么面对将来的教育我们又到底能给孩子些什么?
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生命状态更值得关注
当老师与学生有回应时,教育才真正开始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生命故事,都值得我们尊重。当我们短时间内迫切要改变孩子的时候,就是企图超越他的父母,这件事情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只要做老师就可以了,孩子的未来如何,才更需要我们去关注。
对于留守儿童,如果他的世界充满黑暗,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教室充满阳光,如果他的世界是座地狱,那我们就在教室里创造一个天堂!教师始终要把人放在自己心上,把群体中每个人的力量都凝聚到一起。生命是一段互相影响的旅程,让孩子们去互相影响,比教会他1+1=2更加有意义。放下身段,放下过去,愿意放下,就会收到生命中很多礼物,愿意放下,就会看到很多真相。
讨论:
1.您认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您认为在教与学中哪个是最重要的?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全体老师交流后,陈老师认为:
1.教育之前要做一件事:他为什么要听你的?必须建立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关系是大于教育的。不要急着教和育,要有教师亲和力。
2.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世界在改变,在进步,原因是有学。
3.自己不相信这句话,就没办法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
教育的智慧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他还提出:学会问出一个好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所有清晰的学习都有目标指向:
从关注学生的生存到关注学生的生活,再到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你今天站在哪里很重要,同时你下一步迈向哪里也要认真思考。有一个现象是物质生活越丰盈的人,精神生活越贫乏,很多捐赠其实正是在说明物质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就要始终把人放到心上。
大脑是怎样学习的?
人是靠身体学习的。不用教,孩子就可以学,这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像新生婴儿不用教就会啼哭,就会喝奶是一样的道理。最早的人类选择大脑的发育,而不是身体。人脑大概需要用25年时间学习,去发育大脑。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都是可以教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是否聪明决定于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的多少。人有两个阶段很聪明,是神经元的高速发展期。2到3岁是第一个阶段,12岁进入青春期,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身体和大脑同步发展,这是最后一次神经元连接。前额页掌管人的思维和情绪,情绪管理学习最好的年龄是6岁,长期记忆一定与情绪有关。
学习就是有用就有用,没用就没用。
情绪的真面目
爬虫脑管生存和本能,情绪脑管表达和协调 情感和感觉,皮质脑管学习 认知 语言 思维 逻辑。
大脑最关心的是安全,然后才是学习;进入爬虫脑,就只会争斗和逃;对学生批评出现他人在心不在的状态,那是因为他的脑不在。人类共同的渴望是被接纳,被尊重,被爱,也就是有安全感,有意义,有价值。
所有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做不到,而应该是让孩子能做到。
孩子7岁上一年级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逻辑脑开始形成,而对于6岁前的孩子,不能跟他去讲道理,因为他逻辑脑没有形成,正确的做法是行动大于说,我们的使命是点亮孩子。
学习荷尔蒙
血清素:平静不抗拒,笃定
内啡肽:愿维持学习状态
多巴胺:想做好
身体里启动这三个荷尔蒙,就启动了学习的动力。
《爱的肯定》练习
用这两个句式
1我看到了~感受到了
2 通过几天的学习,你有千千万万个优点,我想说(优点)
雪化了,不是水,而是春天;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那就是爱情。
学习的价值和目标很重要,不是让孩子学到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学。做一件事情,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变得更好,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件事情呢?这就是教育。
人类永恒的法则:爱 尊重
总结轻松学习的心法:
1 关系大于教育
2 用生命影响生命
3 有爱 尊重 接纳
4 自信的培养
感恩遇见!真正的支持,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爱与理解!爱就是,背后永远有一盏灯为你而亮!
家庭教育模式对儿童一生人格构建的影响儿童照顾者心理启蒙课: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杨潇 关系心理学
视频短片《笨孩子的真相》揭示了早期教育的缺乏必将导致孩子变笨。
觉察一:我们是如何沟通的
解决了人际关系的问题,就可以把一切都做的更好。
例:一幅图片(蔬菜还是拥抱) 老师迟到被定义为不守时 学生速度慢被贴标签磨蹭 (上推法会一直伤害人际关系)
原始森林里的新生婴儿和新生小马驹遭遇狼群袭击时,谁更容易存活下来?成人和袋鼠拳击,谁会赢?
人类的大脑因为有知觉,才将工具的使用得以传播,这是人类可以统治地球而动物却不能的原因。会使用工具帮人类走出了动物世界,可今天这点却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觉察二:我们是如何处理感受的
测试1 :看图片,描述感受(兴奋 难过 生气)
测试2 :老人接孩子遇到雾霾天气打车不打车的问题。换位说说自己是什么感受?
生气(冰山上的感受:大部分人仅仅停留在这层感受上),(原始感受也叫冰山下的感受)着急,担心,害怕,恐惧(投射:将恐惧投射到家人的行为上)情绪来自于自己,跟他人无关。大部分人将自己处理不了的情绪,投射到别人的身上。
现场测试:您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的
两组指令:说自己的感受 想法 决定
活动一:做与不做(不语言)
活动二:说正语言
要下决心从说不语言改正,去训练自己以及孩子多讲正语言。
觉察三:司空见惯的儿童管教方式-6岁之前
父母亲习惯性地运用祖父母传下来的管教方式,每天在97%的家庭会上演5大戏剧,如下:
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普遍会发生
①贿赂 74% “你乖乖把药喝了,我给你棒棒糖!”
②恐吓 81% “再不回家,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
③惩罚 65% “你要是不好好吃饭,我就再也不带你去游乐园了!”
④喊叫 86% “你听不听话啊?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⑤催逼 93% “快去洗脸刷牙啊!该睡觉了!”
文字比我们想象的有力量
活动:和善与坚定
典型的两种管教方式倾向 教育舞蹈:单人舞(8字舞)/双人舞/集体舞/群魔乱舞
传统教育中是慈母严父,现在的趋势是爸爸和善,妈妈坚定,两股力量暗暗发生作用,渐行渐远。如果有影子爸爸存在,那妈妈就变成了婚姻中的单亲妈妈,这会造成妈妈们的委屈,痛苦。男人要反思自己在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中的角色,这个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可能就是自己不在乎的老婆和孩子了,男人一定要回家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老人的隔辈亲是一种补偿心理。隔辈亲并不会惯坏孩子,除非自己不在岗。
群魔乱舞的环境让孩子越来越暴躁,而且这样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多。
儿童行为背后的信念-儿童内在价值观形成的私人逻辑-----阿德勒“私人逻辑”
感知 诠释 信念 决定
经历 感受 行为 关系
孩子的感知能力超强,诠释能力超弱,而成人的感知能力超弱(固执),诠释能力超强。
家庭行为模式,会帮助孩子从一个自然人过度到社会人。
孩子6岁前,家庭行为模式中,你对孩子说了什么话,你对孩子做过什么事,你的家庭关系让孩子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
学校教育中,公平公正会让每一个坏孩子都变成好孩子。
换一个角度,开始了解你的孩子
《伊夏打架了》
觉察五:父母对待孩子常见的五种错误模式
1讨好型,(补偿心理,小时候我没被满足,所以要加倍补偿在孩子身上)帮孩子走向自我中心。愧疚是一种最大的分量,对孩子过分爱,其实是补偿自己的愧疚心理。
2严厉型,(规避心理,我没有足够成功~所以孩子要避免重蹈覆辙)撒谎以逃避。
3说教型,(自我满足,我成功正是因为~所以孩子需要向我看齐)对抗与愤怒。这样的孩子具有欺骗性,大概会变成对抗与愤怒型人格,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症状就是磨蹭,第二个症状就是厌学,继续发展就会让父母自动闭上嘴,孩子青春期后父母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
4体罚型,(焦虑心态,如果我做不到~就会~所以孩子一开始就不能输)耻辱与受挫。
5冷漠型,(顺其自然,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不关心 不干涉”)无所适从。孩子公共场所乱跑乱跳,家长却不管,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了,让孩子开心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不是做父母的责任。
一件事情影响了你,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同样被妈妈打这件事,孩子时期会解读为妈妈不爱自己,成年之后会认为这正是妈妈爱自己的表现。
以上五种错误模式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活动:查理
米勒提出了儿童的黑暗时刻。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造成儿童的黑暗时刻。印痕的作用不是在当下,而是在成年之后的很多选择中做出的指导方向。键入是印痕被第一次活化,再刺激物会再次刺激,印痕复演。
内在小孩长不大是因为成年人对待他的方式。
觉察六:他真的如你所愿,变得自信了吗?
活动1:鼓励与表扬
存在即价值。每个人生而有价值,不需要任何人去认可,总会有一个人因为你的不在而难过。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不听话”背后的信念是,你不接受我的感受,因此你希望我做出改变:你认为我在做的事是坏事;你认为是我的错;你认为问题都在我身上;你不认为我的感受很重要;你在乎对错超过在我;你不相信我能解决问题。这是情感连接的断裂,孩子扭转了情绪动力的方向,与你对赌。
私人逻辑:儿童行为的解码和错误来源《加加》
如果爱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好,而不是感觉不好。否则就是变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无论是非。
请记住:高期望就是伤害
活动:如果尽我所能却还不能如你所愿,你还爱我吗?
上方卡:成年人的信念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面对差异,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与众不同的人会开始相信“也许我是不好的”或者“我什么地方有问题”(美国与中国开车礼让的不同)
*接受差异,有助于发展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理解
*从他人(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的能力是一项重要技能
活动:上方卡
卓越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掌控型:照顾他人的感受变成自己的工作(对事不对人)
和睦型:课题分离
安逸型:作人生规划,按部就班来完成
童年的遗产还在影响成年后的自己的工作 生活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