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有一个很清晰的体验,就是领导一旦交待什么事情,立马就去做。可是做的过程中才发现,各种准备不充分,这里缺那里缺,执行不顺利,结果费力心力还做不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事缺心眼。
自己心里面也感到委屈,我很认真的执行领导的命令了,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执行得很彻底,结果变成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就想,这样的做事是领导需要的吗?
很显然不是,做事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思想上的,一部分是行动上。思想上不是仅仅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做就可以了,应该是明白领导为什么要这么做,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算是到位。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在行动上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的老总都是“忽悠高手”的原因,你看马云,说得那是一套一套的,还亲自去修了禅修(会不会被打?)。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特别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也都是演讲高手。因为他们知道互联网创业瞬息万变,只有把思想工作做好了,才能让员工执行得更快更好,他们要的可不是机械执行的员工,而是充满理想和激情,头脑灵活的员工。
回到自己,我就是只知道按照领导的指示做了,却没有想清楚领导想要什么效果。做事只做了一半,做不好也就理所应当了。
这样做事的心智回路是:领导命令——执行。中间只有直觉反应,没有其他思考。在办理简单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执行力很强,很勤奋,也很努力。
但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凡事都要请示领导,可是领导那么忙,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手把手教你,但是时间又不够了什么办?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硬着头皮上呗,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去。
在职场,做事做的好,做得漂亮是根本能力。做事缺心眼的人,在底层的时候,可以做得很好,一旦提拔到高一点的管理岗位,就会犯粗心、考虑不周等毛病,做到一定程度就是做不上去了,遇到天花板。
那要什么做才能把这个心眼给堵上呢?
第一,建立黄金思维圈。也就是建立why-how-what的思维习惯。why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 how 就是我们如何做,what我们具体做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呢?因为我们通常的思维模式是what——how模式,也就是遇到具体的事情,就找相应的办法解决,目光聚焦在具体事件上,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使用黄金思维圈,我们会想:为什么做这件事,要做好这件事我们有哪些办法?具体什么做?这样我们在大方向上不会错,而且做事情的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如领导叫你通知人开会,通常我们是直接按名单就通知了,一旦有人多问:开会主要做什么啊,需要准备什么吗?我们就会答不上来,可能还要再请示一下领导。如果用黄金思维圈,我们就先想到为什么开这个会,需要准备什么吗?如果不清楚,就可以当场请示领导,这样效率是不是高很多?
第二,建立清单思维。就是凡事列清单,特别是需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经常因为忙而忘记一些事情,列好清单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花两分钟列出一个清单,偶尔花个十几秒扫一下清单,相信我,一定比你的脑子好用得多。需要办的大事也可以事先列好清单,完成一项,划掉一项,这样任务进度清晰,自己也不容易漏项。
第三,就是反思。每天对自己一天所做的错事进行反思,先重述一遍自己做错的事,最好有细节。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发现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反思当时自己是什么想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思考的,方便找出自己思考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地方。最后,再进一步,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思考?找出根源,也就是导致我们经常犯错的思想根源。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它流行的名称是“元认知”。
做好这三个方面,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克服掉缺心眼的毛病,不断提升自己的做事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