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到脑缺氧的一天,还背了一堆材料回家加班。是的,我又要摘抄了。周末读到一篇很有力度的影评,是@箫笙客2014 发的一则微博,她的很多看法都很触动我,不止是对《罗曼蒂克消亡史》内核的剖析,也是构建自我的鉴照:
这个打分里,或许部分因为我不喜欢它的调调。它是消解的(罗曼蒂克不可避免消亡),渲染着可审美的情愫(消亡的各种形态)却没有充满深度和力度的主题(譬如个体在随波逐流中的态度)消解与审美,素来是小资的偏爱。
我喜欢如同史诗的电影,譬如教父、霸王别姬、芙蓉镇;它们将时代的沟壑与人心的浩渺,淋漓尽致融于其中;它们因为饱满所以节制,因精密所以坚实
我喜欢立足构建的电影,譬如肖申克的救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入殓师;它们使内心的某一部分从模糊到清晰、从犹疑到肯定、从浮躁到沉稳。
我喜欢浪漫的电影,譬如美丽人生、地球上的星星、大鱼;它们因诚挚、纯净、善意、充满想象力而呈现出初生般的美好。
还有一些我尤其讨厌的电影气质,包括:显著逾越内容的形式感、无厚实真情支撑的自恋、玩弄观众卖弄技艺的骄纵、意淫、以及虚伪奴性。具备这些气质的电影,肯定不是好电影。它(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似乎沾染了其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