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严哥,是在去年十·一期间俱乐部的345烧脑节活动。当时,大约有十位小伙伴组成的线上周计划开发小组,在严哥带领下,从周计划的定义、意义、定位等基本概念开始逐步讨论、逐层深入,最终梳理出一套3SR高效实施流程。当时尚处于周计划小白的我,对严哥的敬仰简直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今年一月下旬,终于借着分享交流之名,拜见了在2017年的第一位大神。
1.周计划的前世今生
作为卓郎纺织机械的项目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者,同时还兼任集团内训师,严哥在项目运作、目标管理、教练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当深远且独到的见解。看了我的周计划,他便用PORT模型帮助我指出了问题所在。
1. 成果和任务倒置且描述不清。以吃饭为例,PORT模型中,P-Purpose目的是维持身体正常机能,O-Goal目标是眼前这碗米饭,R-Result结果是吃饱后的满足感,T-Task任务是端起碗吃饭。原来我是把任务视为成果,这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而应该填写任务的一栏,又填写了拆分后的多项任务,使得在推进周进度时,完成度无法聚焦。
2. 从不记录实耗时间。这样就无法在下一次做周计划时,准确预估出花费时间。我们每个月的时间价值量,最多也就在除去睡眠时间的60%,要完成日程表任务、年目标分解任务、自己想要的任务、还有其他计划外的,时间已然捉襟见肘。我不在每个任务记录时间开销,就是准备掉坑的节奏。
3. 还有就是未将既定日期的任务优先排列、未计算每周总时间开销等,这些都会导致计划制定后,无法高效达成所列事项。作为自我管理的最小单元,周计划的意义就是要充分保障自我管理、资源掌控、进度控制和结果预测。
另外,严哥还指出,周计划必须进行风险防范,像周末、节假日、出差,都有可能出现计划停滞不前的情形。这时,就用死磕的精神,“做不完,头拱地”。
2. 无处不在的思考艺术
严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集团管理层会议,由于参加人数较多,会议室里椅子不够。中层干部们纷纷到其他部门拿椅子,期间,嘈杂声、搬运声、摩擦声不绝于耳。甫一坐定,副总便开腔了——你们只知道没地方坐,就晓得到隔壁搬椅子。可有谁在开会之前主动到这里来看过一眼?等,靠,要!我们的管理团队仍然处在这种思维方式!
无关乎一次管理会议或者是某位领导的训话,积极主动是自我进化的首要充分条件。80%的与会者不作记录,15%的会按领导所讲逐条记录,只有5%的会将记录前后关联并作分析评价,从而发现,领导们的讲话艺术在不断进步着。
常人眼中像吃饭、看电视、游戏等消遣或不增值的活动,在具有管理者思维的人看来,都有值得思考之处。
3.厚积薄发的精进之道
一个用于员工成长的GROW模型,只在去年,严哥就反复书写、分析、演绎了100遍。在其对集团新招研究生进行培训的“领航”计划中,自己运用得得心应手,而学员的成长速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团队。
除此之外,严哥在国学知识、围棋艺术、检视阅读、习惯管理、复盘模型、倾听技术、断舍离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的研习。除了知识积累,他在这些领域作了精深细分、合理规划、系统思考、沉淀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化思维习惯。经过他的更新迭代,还创造出了像复杂任务思考模型、BTAFE白兔爱飞鹅五大信念元等工具。
在平时的群活动中,严哥时常教导我们要多思考,将导师教授的工具演绎成适合自身的方法,这样才能找清方向、持续推进。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
蜕变的契机=少试错x成长加速
2017年的第一次拜神之旅,识得导师、收获良多。既然找准了方向,脚步就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