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学名火绒草,又名薄雪草,为菊科火绒草属的高山植物,原产西欧。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15-40cm,植株被白色或灰白色绒毛,开银白色花,芳香清冽。雪绒花约有40个种类,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一带。这种花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从前,奥地利许多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只为摘下一朵雪绒花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因为只有雪绒花才能代表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在瑞士,军队曾经将它作为奖赏授予最勇敢的军人。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雪绒花》这首歌吧,这首歌出自著名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讲的是22岁的奥地利修女玛利亚来到一位死了妻子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给他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后来他们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卖命,于是打算趁着夜色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士兵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士兵 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利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他们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发现,暴露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电影背后的故事,介绍一下真正的特拉普上校。
格奥尔克·冯·特拉普于1880年4月4日生于一个名叫扎达尔的海岛上,其父是奥匈帝国的海军上校,因为战功,取得了奥匈帝国的贵族头衔。子承父业,冯·特拉普曾在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奥地利海军服役,成为了一名潜艇指挥官。不久,他便指挥功勋潜艇SMU-5参加了一战。
在整个一战中,冯·特拉普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整个帝国海军排名第二的王牌潜艇艇长。他先后指挥潜艇SMU5和俘获并被重新编号为SMU-14的法国潜艇出战19次,被他送入海底的总吨位达45669吨的12艘协约国商船,1艘意大利千吨级潜艇,以及法国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由于在站场上的英勇表现,特拉普于1918年5月被国王约瑟夫一世擢升为海军上校,成为了亚得里亚海里的一个潜艇基地的司令官。
至一战结束,特拉普先后被授予了15枚勋章,包括德意志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帝国授予的勋章,毫不夸张的说,他当时的声望堪比二战时期的艾森豪威尔(这也是希特勒占领奥地利后强迫他加入纳粹的原因)。而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曾经庞大的奥匈帝国最终四分五裂为若干民族国家——而奥地利的领土仅限于德语区,这就意味着奥地利从此丧失了出海口,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内陆国家。此时奥地利海军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战功卓著的特拉普上校失业了。
失业的日子令特拉普情绪非常失落,然而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到来,192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阿加莎·怀特黑德因猩红热去世,留下了七个儿女。值得一提的是,怀特黑德家族在奥地利也是名门望族。阿加莎也出生在一个海军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她的爷爷发明了第一枚鱼雷。
妻子去世后,特拉普在萨尔斯堡的郊外买了一套大房子,为了让得了猩红热的二女儿接受教育,他求助教会为他指派一位修女,作为他女儿的家庭教师,她就是玛丽亚·奥古斯塔。玛利亚原本是上校二女儿的家庭教师,她和上校结合后又生了三个孩子,夫妻两人带着十个孩子,生活也算过得殷实幸福。然而在1932年,在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奥地利银行倒闭了,特拉普上校存在银行的钱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了维持生计,特拉普夫妇决定成立合唱团在奥地利举行巡回演出。由于特拉普上校的赫赫战功和在奥地利的威望,特拉普的演唱会也会有很多人来听,克拉普一家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不过就连这样的生活也并没有很长久,1938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了奥地利,随后特拉普一家接到三个命令:一、上校需要到德国海军指挥潜水艇;二、他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长子要去领导维也纳的一家大医院;三、他们的家庭合唱团被邀请去希特勒的生日会上唱歌。面对着这个看起来可以解决生计问题的机会,上校却把一家人召集起来说:“我们现在就站在德国为奥地利挖好的坟墓旁边。”虽然大家都知道离开奥地利生活会很艰难,但是强烈的爱国情感还是让他们选择了离开。就在他们离开以后,希特勒本人占据了他们的房子。几经辗转,一家人来到了美国,他们买了一个旧农场并继续道四处巡回演唱,在美国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提到雪绒花,除了会想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外,很多二战历史爱好者可能会想到另一种事物,那就是著名的德军山地猎兵部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里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官兵主要来自山区,作战区域设定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盟军以缴获到他们的军标为荣。它就是以“雪绒花”为标志的德国山地猎兵部队。
<img src="a0.jpg" title="德军山地猎兵部队标志——雪绒花" width="500" height="375" />
德军第一山地步兵师组建于1936年4月9日,平时的训练包括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作战,比如丘陵、城市、沼泽等,其基础是最初的山地步兵旅。这个旅是德国武装力量在1935年重建时的唯一的山地部队其前身“猎兵师”起源于一战时的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山地部队,是一支由猎人组成的部队,由于猎人善于射击和隐蔽,猎兵师就成为当时同盟国军队中精锐中的精锐。一站结束后,由于山地师骄人的战绩,虽然德军只能保留10万陆军,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山地师骨干留了下来,后来德军以他们为基础组建了山地步兵旅,后来成为德军第一山地步兵师的核心。
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第二山地师。由于与隆美尔将军齐名的被誉为“德国山地部队之父”的北国雪之将军爱德华·迪特尔是奥地利人,所以这支部队选择了奥地利的国花——雪绒花作为自己部队的标志,因此,这支部队的士兵又被称为“戴雪绒花的男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这支部队都能像自己的标志——雪绒花一样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曾经参加过这支部队,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选择参加山地兵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它是各个兵种里面最艰苦的,如果能够在这支部队接受一年的训练,并且通过考验的话,那回到国内后什么都难不倒我了。山地兵的背包比一般军种还要重。一般军种的背包是25磅,山地兵的是45磅,再加上武器弹药、十字锹、防毒面具等,一个人身上大概要背70磅的东西,所以一场行军下来是非常辛苦的。每当快熬不住的时候,我就想:总比国内那些在火线上的人安全多了。就这样慢慢坚持过来了。”
每个志愿加入山地部队的年轻人,都必须只携带最少的装备爬上阿尔卑斯山,采下一朵雪绒花,以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格当一名山地军人。德国山地部队以雪绒花作为兵种识别的标志,无论是党卫军还是国防军的山地部队,都把金属雪绒花帽章别在山地软军帽左侧和军服上。
德军山地部队继承了他们山地祖先的凶悍传统,作战勇猛顽强,战斗力超群。在二战中因为德国的兵力不足而被派遣四处作战,每到一处都留下山地雪绒花的赫赫威名。攻入苏联的德国山地一师,凭借其优良的作战武器,以及极高的战术素养,给自己的敌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希特勒强令第一山地师向高加索油田进攻,第一山地师的正面是苏联的一个山地集团军,在这个集团军的后面是苏联在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地区整个强大的战役集群。第一山地师孤军深入,奋勇进攻,竟然打得数倍于几的苏联人节节败退,以至于最辉煌的时候德国军官在山上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苏联巴库的油田设施。虽然最终第一山地师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但苏联人仍客观地送了第一山地师“高加索雄鹰”的绰号,同时这样评价它:“第一山地师,给它一座山,休想从他身上爬过去!”
战争后期,山地部队经常被作为普通部队使用,由于装备的消耗加快,他们也经常使用本应配备给普通部队的装备,在当时的照片中,偶尔就可见到山地炮兵团在使用普通炮兵团的18型105毫米榴弹炮。战争末期,甚至有部分部队装备了Nbw41型150毫米火箭炮。
德国的山地师从成立之初便以其作战的勇猛和顽强,作战的凶残而闻名,且山地师的部队很少有被俘的情况,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山地部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部队,其精神和他们的山地祖先一样坚忍不拔。二战之后,新组建的德国国防军部分继承了原德国军队的传统与标志,如继承了雪绒花标志的第23山地旅。
德军山地部队是希特勒亲自组建的嫡系部队,他们在各大欧亚山脉的作战经验,让德国军队无惧高山深涸。雪绒花象征着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就是这样的花,德国山地师用它来作为自己的标识,可谓含义深刻。德军的山地部队,与德国伞兵、装甲兵一样,是响当当的一支精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