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封的社群十五问
马丁 · 布伯( Martin Buber )说:所有事物都在相遇。你与我会相遇,你与创意会相遇,你与命运会相遇,你与创作者会相遇。只要你足够诚实,所有秘密都会显现出来。
此文是《如何让优秀社群的每个人都愿意帮你?》的回应,期待在「笨方法学写作」社群与你相遇。
如何正确使用社群 15 问?
1)价值观 12 问在公开网络发布,生成链接;
2)在社群中发布你的「基本 3 问」,附上「价值观 12 问」的链接;
3)查阅其他人的社群 15 问,发现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主动建立联系。
基本 3 问
1. 你的名字、地区、职业、长时间持续做的一件事、博客/公众号/简书 是什么?
钟伟群、汕尾、室内设计,准备转产品经理,长时间持续做的一件事:坚持写日记8年
这两个都是我喜欢的平台,但由于工作和部分自身原因,没能好好经营。上面放着这几年零散的一些生活记录。
2. 如果你要讲一个让人记住你的小故事。你会讲什么?
家教很严,从来不让留长发。大四实习那年,蓄长发,绑马尾过春节,父母喋喋不休让我留长发,我不以为意,邻居调侃家里娶媳妇了,去串亲戚,被三姑六婆说像个女生。回深圳上班,剪成寸头,发照片给母亲“报喜”,她却闷不做声,好像有一丝不开心。后来才觉得,父母不让留长发,更多是对社会规则的熟悉,深知流言蜚语的伤害。只要做最真自己,旁人议论那又有什么关系。今年,我又蓄起长发。
3. 如果你要问社群中所有人一个问题,你要问什么?可特别指定三个人回答,被指定的人可自愿回答。
我想问所有人一个问题:说出自己三个缺点,你会选择哪三个?排序是怎么定的?为什么?
价值观 12 问
1. 哪一(些)本是你最经常用来送人的书?为什么?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书是哪几本?
主要送的书分别是,詹宏志的《绿光往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刘未鹏的《暗时间》
詹宏志是16年最喜欢的作家,《绿光往事》一书几乎都是詹宏志的回忆录,文字栩栩如生,读起来往事都历历在目,仿佛成了他人生的见证者。跨越不同年龄阶段的文章,都能用恰如其分的文字来描述,孩童的稚气,青春期的朝气,成年后的志气,一清二楚。因为喜欢这个作家,也促成了我大四那年自由行,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买到那本大陆绝版的《人生一瞬》。后来陆陆续续送给一些喜欢看书的朋友,就是希望也能跟我一样,感受到文字的美。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师兄的推荐下看的,内容大多已经忘却。但也就是同一时间,陆陆续续看了《拆掉思维力的墙》、《别做正常的傻瓜》一系列书籍,但总觉得,李笑来这本书,适合那些刚开始思考学习管理时间的人,总归不会错。
《暗时间》是刘未鹏先生的大作,这本书内容不多,但却字字珠玑,读时总有恍然大悟的念头,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段文字。
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你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成CPU,那么时刻运转的电脑,才算是实现自我价值。若是每个人都能像产品经理般,把自己当做产品迭代,时常自我总结,反思,梳理出问题再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自己的优势区域,未必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书,我说不清楚是哪一本。怎么多年看文学类,议论类,网络小说,犯下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不想,倘若只是想当读者,这种方式或许可以得到某种沉浸式的快感。但若是想成为创作者,不带想法去同作者辩论,也不过是在别人的想法里转悠。只是觉得自己可能,读的还不够多,或者是自己往日从来不去思考,也许是自己尚未发觉。这个问题希望我能坚持思考。
2. 最近 6 个月里,你购买的对你影响最大的 200 元以下的商品是什么?
在购物网站-必要。购买的一款199乳胶枕头。因为工作地点离住处太远,夜里又不习惯早睡。上一个枕头,是大学时代的遗物。但偶尔睡醒还是浑浑噩噩。后来下决心买一款枕头,淘宝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末了还是选择在必要商城,买了这款枕头。不知是心里原因还是怎的,现在睡眠质量也比往日好了很多。
但就是...越来越晚睡了。
3. 哪一次的失败如何影响你未来的成功?你是否有「你最喜欢的失败经历」?
16年时有个好友在美团做推广,帮商家在美团做竞价排名,部分商家有摄影需求。我这个半桶水的摄影爱好者,便时常前去帮忙。有一次没有同商家沟通好需求,去到现场,聊了才发现自己的设备,不足以支撑这次合作。下意识选择逃避,草率应付了事,末了成片不尽人意,交片那个晚上,商家在微信连续发了23条语音给我,影响了公司的计划和他的职位,如果合作没谈成,可能导致20万的订单泡汤,我只是一直说对不起,彻夜无眠。
学生时代的毛病一直没改,小打小闹的拍摄,总觉得无伤大雅。殊不知大学的“试错时代”,早已过去。像极了一句谚语: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自己的一次小错,就可能波及他人的职业生涯。只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即便荆棘满布,也能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最喜欢的失败经历?
说不上什么最喜欢的失败经历。每年都在不同的位置上跌倒爬起。与我而言,上面提到的这件事,就是我今年最响警钟。做错事无所谓,态度上有问题,总归要吃大亏。
4. 如果你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你会在上面写什么?
用心记录生活,才有机会洞察生活。
5. 你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大一,买了台2700的微单。开始记录生活,到现在三年半,留下72G的照片,知道摄影这条路艰辛困顿,五分精力,五分收获,但可能十分精力,不过七分收成。但72G的照片,记录了这几年以为,我和家人朋友,恋人的无数时光。除了文字能记录时光,照片也能留住某一瞬的
6. 你有什么不寻常或者奇怪的习惯吗?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给自己买300块都东西都下不了手。但买给家人,朋友可以。
7. 在最近的五年里,哪些概念、信仰、理念、行为或者习惯改善了你的生活?
习惯掌声的人,无法独自起舞。
学摄影初期,对iso、快门、光圈不熟悉,每次出门,回来又是一大堆废片,费尽心思修好图,发到朋友圈按,看着朋友们的点赞,评论,都变成某种虚荣感。有时候点赞的人少了,频繁查看朋友圈,怅然若失。后来才觉得出发点有问题,若是拍照,写作的起点,是为了得到掌声,自然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
动笔的伊始,便去思考观众喜欢什么东西,注定不是真实的自我表达。记录真实,面对自我。
8. 对那些聪明、有抱负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可帮助他们进入「真实世界」的建议?
我刚进入社会,对我而言。工作以外时间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内认真工作,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原生一切。
9.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听到过哪些不太好的推荐?
房屋装修的设计费不收钱。
实际上装饰行业到今天,已经进入行业的成熟期。早年市场大好,行业涌入大批人员,鱼龙混杂。14年后整个房地产行业开始走下划线,以前设计师动辄10-30%的材料,家具提成,因为互联网信息透明化,早成了传说。但靓家居等整装公司,声称不收设计费,实际上动刀设计的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公司的主要利润,都在正装的家具里全数找回。品牌的一套实木衣柜动辄2000块,但生产的贴牌公司700块就能拿到。而土巴兔的互联网类公司,也不过是把业务的信息,分发给散落在各地的小装饰公司,让他们上门洽谈。
设计行业,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两分货。十分钱三分货。不想给钱?其他地方我们收回来。
10. 在最近的五年里,拒绝了什么让你变得更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拒绝了部分毫无意义的情感。不再花费时间去做感情交流,不应该参加的聚会,坚决不去。
设立人生准确,才有机会指导自己前进。
11. 如果你觉得自己注意力涣散或意志即将崩溃,你会做什么?
做家务,抽烟,打游戏,睡觉。
12.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生活很像是一个圆球,不让自己动起来,接触生活就永远只有底面,只有先行动,触摸到边界,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