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拜读到李叫兽的文章,收获颇多,但我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这个已火了两年的公众号?是因为忽略了微信公众号这块宝地吗?于是接下来我查找了大量公众号,试图找到第二个能带来insight(参见“如何识别故作高深的空话”)的公众号,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第二个。(Spenser:“放学别跑”)
道理
信息时代,优质信息是那么地难能可贵,以至于花费大量时间都不一定找得到,实际上,这种花大量时间使劲找的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信息不是实际物品。不管你找不找得到,它都一直在那里。反而当你找到之后,后续再找信息时,找到优质信息的概率就降低了,因为之前的已经找到过了。
因此找信息的目的,不应该是单纯的找到优质的信息,而不顾所花费的时间,而是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最大化单位时间内找到优质信息的概率。
方法
那么要如何做呢?我认为分为四步:
1.缩小搜索范围,在尽可能优质的网站上查找
2.明确搜索主题,搜索相关信息
3.大致浏览内容,筛选优质信息
4.顺藤摸瓜,挖掘信息集合
尽管网上的信息无数,但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优质跟劣质的信息往往都分别集中在某些网站。所以找信息的第一步就是忽略掉那些垃圾网站,从优质的网站开始找。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目前主要的优质网站如下:
书籍:豆瓣读书、goodreads/amazon/scribd
文章:简书/知乎/豆列/公众号(传送门)、pocket/reddit/medium
视频:三节课等各种线上付费课程、YouTube
音频:喜马拉雅/知乎live/得到/一块听听等付费音频平台、iTunes
尽管缩小了范围,但是这些网站上的信息依旧无数,所以要进一步确定搜索的主题、阅读的目的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个搜索相关的信息。比如豆瓣的标签,知乎的主题,简书的专题,以及最基本的搜索关键词。
这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反标题党”,不管是为了流量、销量还是装逼,标题党可谓是无处不在,时刻准备着窃取你的注意。所有要注意不要好奇心泛滥,或者“感觉”不错就点开来看,要谨记并专注于自己原本的目的。
接下来就是要筛选出尽量优质的信息,快速浏览一下标题、图片、结论、关键词,从中判断它的质量好还是不好?评断的标准有4点:
创造性:要有新的观点,但不是强行标新立异,而是对问题有本质的理解,从而提出切合本质又与众不同的观点。
逻辑性: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不是没有逻辑或者逻辑混乱。
指导性:要给出行动的方法、建议,而不是说了半天为什么要做、要达成怎样的效果,却不提该怎么做。
理解性:对于抽象的概念要给出具体的解释,尽量不用抽象、难以理解的词,比如这4点就很抽象,具体请再次参见“如何识别故作高深的空话”。
最后等读完实际验证了信息确实优质之后,就可以顺着这个信息顺藤摸瓜,准确地说,是先顺瓜摸藤,再顺藤摸瓜。先搜索包含这个信息的集合,比如同一个作者的更多作品、推荐了这个信息的列表,比如豆瓣豆列、知乎收藏、简书专题以及各种书单等等,然后再从这个集合里找到更多优质信息。
之所以不一开始就去找这种集合,是因为一开始缺乏鉴别能力,而网上的推荐又大都是垃圾。举个例子,瓜指的是书,藤则是书单,如果直接找书单,比如网上那些所谓的“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比尔盖茨推荐的xx本书等,那么找的基本都是烂瓜,所以要先从优质来源找到一本好书,这本书越小众越好,再去找推荐了这本书的书单或文章。
找到这样的列表之后就可以重复第二步,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当然没有这个必要。
步骤
这接下来我以“写作”为例,演示一下找信息的具体步骤:
首先我会给自己限时30分钟,避免过度查找。由于写作不是一个可以看到的动作,所以我不会先找视频,而在书籍和文章之间,我会先从书籍开始找起,因为书籍即使找不到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
在豆瓣搜索“写作”,把写作标签下的所有书籍按照评分排列:
(https://book.douban.com/tag/%E5%86%99%E4%BD%9C?type=S)
之后明确下目的:我想读的是有关“知识型写作”的书,因此就可以根据书名,去掉那些关于小说/故事/文笔/学术类写作的书,在翻了8页后,找到了8本和目的相关的书:
The Sense of Style
How to Write a Lot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The Elements of Style
On Writing Well
再活一次
成为作家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之后就是参考目录和书评,初步筛选出要读的书籍,这里我去掉了后面5本:
The Elements of Style、On Writing Well:行动性不足,只讲了什么是好的和坏的,没讲怎么做才能好。这种是最难辨别的劣质信息。看似讲的头头是道其实一点实用性都没有。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不是辨别能力,是要成为作家而不是评论家。
再活一次、成为作家:逻辑性不足,目录缺乏一个明确的思路,只是把文章散乱地堆叠在一起。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理解性不足,虽然讲了怎么做且有逻辑,但缺乏具体的步骤,难以实施。
接下来就是购买或下载然后阅读,结果发现The Sense of Style和之前两本英文书有同样的问题,虽然很具体地讲了什么是好的文字,但还是没讲怎么做,或者说讲得不够好,对于如何解决文章写得太抽象,方案居然是拿给朋友看,“朋友”难道能帮你改正吗?
How to Write a Lot则有点创造性不足,有点老生常谈的样子。
大师们的写作课则是不适合我,本以为会讲怎么通过读书提高写作,结果全是在讲文笔。
虽然最终一本好书都没找到,但我大致了解了劣质信息会是怎样的(大谈为什么写作、写得好是怎样的),并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不需要文笔去把垃圾内容写好看,只需要能把优质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就行了。
这里假设我最终找到了一本叫作“李叫兽的写作之道”的书,那么我读完以后就会去搜李叫兽还有哪些作品,还会搜索“书单 推荐 李叫兽的写作之道”等等包含书名的关键词,看看推荐了这本书的人还推荐了什么。
再之后我会搜索知乎、简书、微信的文章,以及付费的音频,由于通过之前的阅读我已经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和标准,所以在搜索这些信息时会更快。最后如果需要的话,我会再搜一下视频,看有没有演示实际写作过程的视频。
可能遇到的问题
1.新平台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优质信息的平台也在不断变化,那么如何第一时间发现那些好的平台,而不是留守在豆瓣这样越来越劣质的平台上呢?我的一个方法是保持关注36kr上的报道,通常一个平台创建时会到36kr宣传,或者平台火了之后会有分析它的文章,这时就可以知道。
2.无关
当搜索主题比较特殊时,容易搜不到相关的信息、或者和其他的信息混淆在一起。这时一是要多换几个关键词,想想有什么更好地表述方式,另一个则是搜下更宽泛一点点的关键词,比如想查“如何读以致用”,那么就可以搜下“如何 学习 阅读”等关键词,因为学习往往包含了“读以致用”。
3.劣质
有时候搜索了大量的信息,却没一个好的,白白浪费大量时间筛选。这时一是要在点开一个信息前,先想想它是优质信息的概率有多大,而不是在心里祈祷它是优质信息,二是最好打开一部分看一部分,不要打开了几十个标签才开始看,及时根据“反馈”去调整关键词,最后实在不行就综合几个及格的信息,虽然不够好,但至少逻辑完整,有一个基本的思路。
4.没完没了
最后是在顺藤摸瓜时容易一个牵引出一个,没完没了,比如从一本书的相关推荐里找到另一本,然后又这一本里找到另一本。这时注意要提醒自己当前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在搜到一个书单后,只点开那些和目的相关的书,然后就把这个书单先存起来,等以后再打开需要其它那些书时再来找。
End
信息在精不在多,与其读10本“正常”的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10遍。但也不能没完没了地找,找不到就自己多探索,不去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