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叶,青的草,青的果…
青的裳,青的瓷,青的釉…
青的鬓,青的发,青的墨…
不同的时期,不同境况,“青”诠释着不一样的颜色,也渲染着不一样的韵味和美感。
但无论哪个时期,那种境况下的青,皆纯,皆韵,皆素,皆清,皆脆。
“发簪绾起一头青丝,着青色裙裳的女子研了青墨,望了窗外青砖黛瓦,于宣纸执笔落了《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女子浅笑安然,美若青花瓷上的绝世牡丹……”
《释名释采帛》云:“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这里的“青”指的是青草和未成熟作物所特有的嫩绿色。
唐代诗人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密密小雨斜织着,润物细无声,催着青青草色泛上田间地头、平原山坡,远看,一大片朦朦胧胧的青,蒙在湿濡深色的土壤上。青是早春的颜色,不偏不倚,就在第一场雨悄然而至,气温回升的时候。小小的草开始冒小小的芽,山坡上开始染青,这大约为二十四节气之第二节气之时,这时,出嫁的女儿通常要回家探望父母,带着青涩的脸庞,青春的心脏,踏过泥土地的草色青青。南朝梁的江淹在《别赋》中云“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此时,便可讲“青”为春的代称。
青又见于果实未熟所呈之色,是伊始,是新鲜,是年轻,是勃勃生机。青是汲取水和养分蓬勃生长的阶段,是努力,是奋斗,是无止息,只为染上最终的金黄抑或通红。青果涩而无甜味,却看上去饱满而鲜嫩,犹挂枝头而引人,便招得耐不住性子之人伸手采摘,只图一时之满足,却惹后来悔意,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所以莫在仓促里“忽然忘了是怎样一个开始”。
而老一辈中,蓝和绿统称为青。《荀子.劝学》中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又有杜甫《绝句》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青皆为蓝。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古代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叫“青锁”,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古时器物常常呈现出青色,如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十足,瓶底书汉隶仿前朝飘逸,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皆为素胚勾勒青花之韵美。
古时的服饰和配饰也有采用青色。古代服饰颜色的地位跟染料的价钱有关,最简单的染色应该就是草染靛青色,朴素,所以青色地位较低,多为小吏等地位较低阶层所穿。这便可应古时“青衣”一说,古代婢女多穿青色衣服,故“青衣”代指婢女。可见青之素朴。
青于古而常有,至善,至美,至朴,至谦,不若朱之华气,紫之贵雅。
然而,青于古又指黑色,例“青鬓”指乌黑的头发,常喻年轻人,如唐人韩琮诗云“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青丝”又喻黑发,如唐代诗人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而黑色即青色给人深邃之感。书法为中国美学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研青墨执笔于白磷宣纸,墨字于纸上,白纸青字给人沁入肺腑的美感;而中华之太极图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其中黑鱼表阴白鱼表阳。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又有阴阳互补之意;且中国人为黄皮肤黑头发,人人皆黑发,人人皆青丝。故而说青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
青是嫩绿,是盎然生机,是“草色青青送马蹄”;
青是靛蓝,是朴素大气,是“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是墨黑,是深邃沉静,是“淡淡青丝自言愁”;
青,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清爽而不单调。
愿脆,愿韵,愿素朴,愿谦谦,愿为素韵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