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害怕深爱的人离开,很想要依赖家人;一方面想要独立,自强不息,另一面又很想依赖他人。这种类型在心理学上称为:恐惧型依恋者。
恐惧型属于高焦虑、高回避的类型,担心被抛弃,但又对亲密感到不适,既想要依赖又希望独立。
在对待亲密关系上,总是容易认为,只要遇到了“对的人”,自己就不会害怕被抛弃也会心甘情愿地依赖对方。但往往遇到了这样的人,他们也仍然做不到这一点。仍然停留在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受伤的状态。
当伴侣出现在身边时感到厌烦,而伴侣一旦离开自己的身边却又十分想念和想要依赖,总是害怕内心的脆弱被暴露出来,于是总是习惯隐藏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习惯性地出现冷暴力,遇到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沉默,以这样的方式来对抗对方。
既想要爱又害怕受伤,既渴望亲密关系,一旦拥有便开始厌烦,总是如此反复地矛盾。
明明内心就是很不安,却还是假装坚强,假装若无其事。当自己察觉到自己因为对方的举动而不安或者内心有情绪时,大部分时候会压抑住内心的真实感受,不会表露出来,而是采取疏离或者冷漠的态度。
有些时候,如果对方太过于对自己亲密,对自己倾诉过多的情感和安慰时,一不小心便会使得自己对对方的厌烦加剧,甚至想要逃离对方的世界。
想逃避但又怕被抛弃,是他们内心矛盾的又一表现。永远总是处于矛盾之中,对方太过热情时想要逃离,对方太过冷漠时又会多想,认为对方是在抛弃自己。
不同的经历会造成不同的人格,恐惧型的人,往往是在童年时期,因为父母没有给自己想要的回应,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或者自己明白自己处于被忽视和冷落的地位,因此逐渐发展出害怕与人亲人、回避亲密的特点。
有学者们认为,恐惧型的人会将儿时被忽视的经历以“羞耻”的感受记忆下来——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值得被好好对待,才会被忽视的。于是在成年之后,他们总是试图在关系中不断压抑这种羞耻感,从而加剧了自己的症状。
恐惧型的人总是担心被伴侣抛弃、被拒绝(认为自己不够好),却在感到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时候,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变得疏远和冷漠。
因此,在做出改变时,如何应对羞耻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一:改变自己对自己过去的看法,减少内心的羞耻感。童年时期父母不够关心你,是以因为家里小孩比较大,父母没有办法每个都照顾得一模一样;父母当时对你的态度是处在他们当时的背景下,不得已以为,并不是自己的错,自己没有必要羞愧。
第二:学着释放内心被羞耻感所压抑的情感,以及学会适当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当对方没有及时回应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告诉他,没有得到他的回应,自己很担心和忧虑,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冷暴力的行为,立马远离对方,也不表达内心想法和找到事情真正的原因。
同时,如果刚好伴侣是这个类型,那么需要自己和对方共同努力,才能破除其中的阻碍。
首先,确定自己和对方的依恋类型,有助于找到更适合的方式,来促进彼此成长。
其次,必须端正好自己的态度。这是在为双方未来共同努力的道路,打从心里问清楚自己是否为这段关系承担责任。如果自己真心愿意和对方共同成长,愿意面对前方所有的困难,那就可以继续坚持下面的路,也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第三,与其给别人全部的爱,不如感化对方。给对方空间和时间,让他相信有一个人正在持续地坚持着为彼此美好的未来在努力。
学会接受对方的任何状态,让他感到自在和信任,也许会让对方更能保持好的心态慢慢改变自我。
恐惧型依恋者就像是刺猬一般,愿能在爱与被爱的关系里,学会坦然,找到适当的方式,接受他人的爱以及给予自己所能给的爱。在人与人的接触里,没有可能一帆风顺,人心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复杂,学会面对所有的意想不到,或许才是更好的成长。
如果亲密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很强的意愿,愿意找到最适合的相处方式,那么我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