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了,住进新建成的小区。刚来时入住率不高,街面上也绝少商铺,走在路上只觉得可怜巴巴像失了路的游魂。近一年才渐渐多起人来,饭馆商店林立,清晨炊烟淡淡,入夜灯火不熄,才凿实了活在人间的意念。
最近街边开了一家露天的涮串。在太原很常见的样式,手推车上四方规整的池,被中间挡板分成两块,一方辣,一方清。各色蔬菜和海鲜制成品,鱼豆腐蟹棒鱼丸一类,被串在签上浸在锅里慢煮,锅之四维延伸出半米长小桌,供客人将盛酱料的小碗搁置,随意取食锅中菜串,撸在碗中蘸着小料慢用。腾腾的水汽从锅上生起,入秋天一凉,远远便能望得见,而没有烧烤摊惹人厌的烟味,是着实讨人欢喜的烟火意象和生活气息。这样的场景在北京不大常见,皇城脚下秩序为先,街边摊也大都规规矩矩缩进铺里。二环内学院聚集的一片,走十几里路都寻不到一处,让人不免怀疑学术家是否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而这小区是越来有样了。
摊主是一对年轻夫妇。这样的配合很有意思,潜意识里赐予食客一种和睦的温馨,不易察觉,可确然存在。锅内食材的增补,对客人要求的回应,餐费的结算,种种细节贯穿着两人的默契,甚或不默契时几句嗔怪,也像脆皮的豆沙春卷,滚烫坚硬的外表里藏着可预知的沙甜。挑选菜签的间隙,想见完整的蔬菜是如何化作手牵手的薄片,继而也不难想见午后阳光正暖,二人如何围在食材前,将切好的菜片串在签子上,大段的沉默,或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所涉都是最平凡普通的小事,菜场买菜时的机智,对昨夜醉酒来吃宵夜男人的猜测——他或许已经一连来了好几晚...食客恣意的遐想,最终不免要落脚到长相厮守四字上。这样美好的想象,又能为入口菜肴增添几许情味。大饭店里正襟危坐等待上菜的大人们,如此情味是很难体会到的吧。
男主人的样貌像极了一位曾极亲密又失联已久的初中挚友,抬眼打量的片刻,不禁回想起当年放学路上的欢闹,和时间作孽的疏离。而今天各一方,不知他有没有找到这样一位佳侣,陪自己履涉人生?秋气悲寒里,我又几次扫过男主人的面容,对这位老朋友越发想念了。
身旁禁挨的食客是个五六岁光景的小女孩,一串接着一串,边吃边拿小手指指点点:“下面吃什么呢 ?爸爸给我拿一串白菜吧。油条是什么?哦,就是麻叶呀。我要一串麻叶“。爸爸有些绷不住,“宝宝你都吃了这么多,吃太多会生病的。“小女孩认真坐下,想了一会儿,收了小手,不再要了。而她嘴上,前襟上,都放肆的沾满淋满芝麻酱,孩子吃饭最不顾外表和仪节,因而也最尽兴。
我食罢起身,扫微信付款,收款方的名字是:成xx做人要厚道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禁笑了,又同时感到家乡的朴实真诚,有一瞬间,我就想这么住下去,不回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