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曹雪芹删除,至于删除的真实原因,各有各的说法。但从原文里面的很多情节还是可以看出,秦可卿并不一定是病死的。个人觉得有两方面的死因还是比较靠谱的说法,以供大家探讨。
其一、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因奸情暴露后逼自尽。
秦可卿的丫头瑞珠,在秦可卿死后半天“触柱而亡”。这一件事,令本就扑朔迷离的秦可卿之死更增加了神秘气氛。瑞珠为什么在主人死后半天才是,为什么是触柱而死?这还真是个问题。容我细细道来。
瑞珠之死,其实彻底将秦可卿的死因蹊跷给揭露出来,她死后贾家人的反应是“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称赞叹息是假,“可罕”才是关键。因为瑞珠本不应该死的!
瑞珠死是突然发生,书中说法是“见秦氏死了,她也触柱而亡”。注意这里没有说感情深厚,只说秦可卿死了,她也死了。而上下人等诧异,表明这事不一般。人生艰难唯一死,除非没有活路,谁愿意替人殉葬?瑞珠不过是秦可卿的贴身丫头,感情再好,伤心足够了,殉葬,太夸张了。
如果说秦可卿和公公贾珍有染,那么瑞珠作为秦可卿的贴身丫头一定是第一个知道的人。贾珍秦可卿二人常来常往,瑞珠绝对是知情人甚至是参与者。这样,贾珍在秦可卿死后表现得那么暧昧,就怕别人不知道他和秦可卿“有染”,瑞珠为什么还要一死,贾珍都不怕别人知道,她有什么可害怕的?她的死除了引人怀疑没有别的作用!按照“扒灰”说,瑞珠根本没有一点求死的理由!她死了,甚至用最惨烈的“触柱而死”,就是表明,秦可卿是冤死的。
瑞珠触柱而死,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和冤情。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自杀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触柱而死的自杀属于激奋之下做出的过激反应,属于非理智的毁灭行径。秦可卿死了半天,瑞珠不具备那样的过激心理。而且上吊,抹脖子,吞毒药,跳井,投湖那么多自杀方法,瑞珠却用了最不可能用来自杀的行为而死,显然就是暗示秦可卿之死冤枉!
还有两处情节为秦可卿的冤死埋下伏笔:
秦可卿和贾珍的丑事很快就在贾府传开了。大家都很震惊,贾母非常生气,完全改变了对秦可卿的态度。宁府为贾敬排家宴庆寿辰时,秦可卿不敢违背礼法,抱病前来参加,邢夫人和尤氏等人却冷言冷语劝她回去,说她不配来。这让秦可卿再受打击,心情极为沉重,病情更重了。(我们就此可以获知,贾母不是因为吃桃闹肚子不能参加寿宴,而是因为秦可卿在贾敬寿辰前一天曝出奸情,贾母正在气头上,所以没来参加)
在秦可卿丧事大办的时候,尤氏却抱病不待客,才有了王熙凤协理荣国府这一幸事,这是王熙凤之幸事,让她终于有机会体验这种大场面;却也是尤氏之悲,自己的丈夫与儿媳妇有染,还得强颜装欢,这是大家族中女子的悲哀,也是红楼胭脂的悲哀。所以尤氏抱病不能料理秦可卿后事也能看出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必有其实。
那么基于此两点,只要秦可卿与贾珍的淫乱坐实了,那么秦可卿的冤死、瑞珠的撞柱而亡、宝珠甘心为秦可卿守灵就说的通了。
所以癸酉本第十三回中贾蓉、尤氏、邢夫人、贾赦以及贾珍等聚在一起,商讨秦可卿的事情,认为她的丑行败露,越传越广,不能再在贾府呆下去,最后大家认为只有牺牲她才能为贾府挽回颜面,于是命她自尽。贾珍不同意这个决定,一番哭闹无用,被邢夫人等人劝了回去,也才有了贾珍对秦可卿丧事的隆重暧昧之由了。
秦可卿自知难逃一死,只得在天香楼上吊自尽。瑞珠一直为自己坏了贾珍和秦氏的好事深感内疚,现在秦可卿死了,知道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撞柱子死了。而宝珠觉得因为自己送簪子引出两条人命,心中愧疚之极,所以也甘心为秦可卿守灵。贾珍为了丧事能体面而风光地进行,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谋取了个龙禁尉的职位,所以贾府为秦可卿隆重地举行了葬礼。
至于瑞珠是真的甘愿撞柱为秦可卿鸣冤,也是自己退无可退的无奈之举,毕竟这种大族对名声还是很看中的,至于是不是他杀而死就不得而知。
其二、秦可卿原系废太子之女,寄养在贾家,因事情败露,不想连累贾府而自缢
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以探轶的方式,回归到作者的原型中找到一些可寻的依据,也符合目前《石头记》中删除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后秦可卿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从曹雪芹删除后的版本来看,整个贾家对秦可卿是没有不满意的,她也是一个像薛宝钗一样圆满之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可卿与公公有染是不可能之事。
那么从探轶学来说,她是寄养在贾府的废太子之女,是贾家在废太子阵营中的砝码,那贾家上下对齐恭敬爱戴是情有可原,特别是贾母的态度,贾母在历史原型是康熙乳母,秦可卿是康熙之孙女,按照辈分来说,在原型中秦可卿也算得上是贾母的重孙女,这在小说中身份是相吻合的。
从这样说来,也能解释为什么秦家这种寒门女子能够嫁入贾府的原因了。
那么东窗事发后,秦可卿为了保全自己的父亲以及贾家,自缢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是身为皇家子女该有的觉悟。而后在小说情节中说秦可卿病死就成了最好的掩饰,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排场来参加秦可卿的丧礼也就说得通了,也许他们都是废太子那个阵营的了。
从这点来说,瑞珠撞柱为秦可卿鸣冤,也许就是曹雪芹原本想为秦可卿的死因埋下伏笔,但觉得不妥,对死者不敬,遂才删去相关情节。
如有不同看法的,欢迎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