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总死亡率之首的心脑血管意外、总占死亡率居前三位的癌症,占成年人1/4的高血压,占成年人群1/10的糖尿病,高发的骨骼、器官系列退行性疾病……再发达的医学也赶不上上述疾病的汹汹来势,为什么发掘出的古人类很少死于上述疾病,正当人们开始怀疑科学的时刻,《人体的故事 --进化、健康与疾病》终于帮我们找到了现代病高发的答案。
这本由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丹尼尔 . 利伯曼完成的作品,是继《人类简史》后又一本关于人类发展史的巨作,全书以进化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通过依稀可辩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沿着人类由猿进化及人的数百万年的历史,追踪到人类生理结构、从环境与人体器官功能互动式影响的演化过程,找出了导致现代人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作者将其命名为“失配性疾病”,意指历经数十万年原始社会、近万年的农业革命、两百年的工业革命,进化而来产生的人体器官功能不足以适应现代生活而产生的生理功能障碍。有医学背景的笔者,试图增添人类进化的视角下去品读该书。本书说了什么?核心观点是什么?观点循什么逻辑展开?全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笔者不妨聊聊个人的读书收获。
本书说了什么?
全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人体进化的5个主要阶段:从直立行走到会思考的大脑,重点分析狩猎采集阶段人行为模式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大脑进化和文化传播的共同作用下如何让智人成为自然选择幸运儿。第二部分描写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演变产生的巨大影响,解读社会文化层面变革对人进化的福音式而扭曲性影响。第三部分以进化的视角剖析了失配性疾病产生过程,以及面对上述困境的科学呼吁。其中,几个推理分析的结论充分拓展了笔者的认知领域。
400万年前,因气候条件变化导致地球变冷,大量热带雨林渐变为开阔林和草地,原本的主食--水果不足导致直立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地寻找替代性食物,块茎植物、坚果、植物、偶而的蜂蜜等食物令人类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咀嚼股等面部肌肉的变化让头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200万前,随着进化发展起来的采摘、狩猎、密切合作以及食品加工,更好解决了群体生存问题,期间两个特征得以发展:徒步长距离旅行,更精巧地使用工具和投掷工具,过程中大脑、髋部及下肢以较快发展速度进化,直立行走令下肢及腰椎渐渐显示出现代人状态。
直到一个现象出来才终结了这样缓慢的进化过程: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狩猎与采摘方式更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艺术等文化发生深刻变革,对文化创新巨大热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价值观、信仰以及行为方式通过相互学习模仿快速传播(称之谓“模因”,类基因一样的信息传递),文化进化成为进化的强大、高速引擎,令智慧在群体内几何级快速裂变,这是一场以智慧打败力量、以模因打败基因、以创新打败缓慢进化的角力过程,最终帮助现代人在旧石器晚期开始殖民地球。
其实,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是发端于1万多年前的农业革命和200年有工业革命。随着11万多年前的冰河世纪结束,地球变得暖和,气候条件相对稳定,为农业革命创造客观条件,原先狩猎采集者试错种植植物的实验终于得以成功,种植养殖等农业从此在地球上安家。近两百年前,随着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技术、经济、科学等多学科快速发展并迅速结合,使用新能源生产产品、经济社会组织重组,科学由纯哲学向有活力的能赢利产业过渡,三大转变共同迎来工业革命浩浩荡荡到来。失配性疾病就此埋下种子:随着机器解放身体,导致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大幅下降,工业化食品革命的发生,更便宜、更优质高效的糖、蛋白质、脂肪、盐的生产效率更易获取,能量消耗趋向正平衡,人类的体型更大,另一方面,微生物的发现、巴斯德技术等医学科学、卫生条件和公共卫生的革命同步发生,人类寿命延长、人口剧增。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以降低死亡率换来了病态性增寿,大量糖尿病、心脏病、骨骼肌肉病、癌症等失配性疾病替代了之前营养不良、呼吸系统或感染性疾病。
最具开创性的结论由此引出:如果人体接受不到自然选择给它匹配好的足够压力,许多失配性疾病就会发生。导致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因素是年轻时的体力活动不足,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环境条件过于干净以致于免疫反应得不到锻炼,穿鞋导致脚底伤害、阅读导致近视眼、舒适床椅导致腰背痛等现代生活方式为失配性疾病推波助澜。总而言之,导致失配性疾病,既有寿命延长后的衰老所到处品质性病变,也有不良生活方式和非理性消费方式。
独特而核心观点是什么?
“失配假说”,因人体适应不良而导致失配性疾病,其核心观点认为,人体的许多特征适应于进化所经历的环境,但非为适应我们创造的现代环境。
现代疾病的增加是缓慢进化身体和文化进化冲击间矛盾所致,这是新兴进化医学领域的核心观点。没有一种生物的进化适应是为了健康、长寿、幸福或者达到生物努力想要实现的许多其他目标。自然选择本质上是遗传可能性、变异、繁殖成功 率差异三种现象的结果。人体进化只为满足保证人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条件。
为破除现代生活下引发的失配性疾病魔咒,作者开出四剂药方:一是发挥自然选择的作用,让基因不能适应物质生活丰富环境的群体因繁殖力差异而逐步淘汰;二是加大生物医学及临床研究的投入,以寻找解决失配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三是教育人们接受理性的方式生活;四是改变环境,特别是提倡在尊重人们选择权的同时,引导、督促人们寻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比《人类简史》,本书对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更加注重实证性、图景式和推理式,基本摒弃了赫拉利以所谓讲故事能力、人為推理式地分析智人的現代化發展过程。
观点是循着什么逻辑展开的呢?
人类进化的五个阶段,分别为:直立猿、南方古猿、最早的狩猎采集者、冰河时代的古人类、有文化创造力的智人。这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进化,人类都在根据自然环境做出适应,从四肢行走演变到直立行走是为了更有效率地采集食物,并减少行走时的能量消耗;面部与牙齿的改变是为了能更好咀嚼坚硬、有韧性的食物,以适应野果缺乏的环境;开始狩猎和采集是为了解决食物变稀少的问题,也为了能更好的消化食物;人类脑容量大小的改变,是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的栖息地环境,为了繁衍生存;伴随文化的出现,智人最终用智慧和力量赢得了整个世界。
自从智人的出现,人类文化迅速发展,自然选择的力量似乎减小了,看不见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自然选择一直存在。随着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出现,地球上的食物不再稀缺,人类的寿命似乎越来越长,可众多的文化变化改变了人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诱发了很多健康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失配性疾病”。
本书给我们什么启示?
1.现代人的身体是不断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身体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这400万年里,人类的身体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原始社会的环境中。
2.人体与环境的不匹配造成了“失配性疾病”的产生。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到现在,人类只经过了短短600代的进化。这个时间太短了,人体没有办法适应自己创造的农业时代的环境,从而产生了各种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失配性疾病”。了解自然选择的威力,不要盲目相信这些疾病在短期内能够由科学发展解决。我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与这些疾病长期共存。
3.“失配性疾病”的预防办法。通过环境和行为的改变来对这些疾病进行预防,虽然环境改变难以实施,行为改变难以坚持,但这是当下我们预防这些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迈开腿、管住嘴”可以有效预防“失配性疾病”。
4、通过教育和学习,让我们更理性地进行选择。我们的反应往往来自本能,自然的倾向让我们很容易听信产品的生产与影响者,而掉入吃得太多、吃不健康的食物、运动过少的陷阱。虽然这些不健康行为是根深蒂固的本能,很难克服,但我们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和技巧,并强化战胜基本欲望的动机,在充满丰富食物和省力设备的环境中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5、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点外力才行。虽然知道可乐每100ml含糖10.6g(一个易拉罐330ml就是35g的糖啊),但是有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要去喝。作者建议政府像控烟那样对高糖食品(以及其它不健康食品)作出警示,促使公民作出更理性的行为。随着智能产品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购买智能提醒的冰箱,在购买不健康食物或在不合适时间取用食物的行为作出提醒等。这些外力也会帮助我们作出更好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