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明代文学思想史复习笔记整理(一)
书目:明代文学思想史
朱元璋在立国后推行思想管制,写《三教论》,从实用角度解释儒、佛、老三教之旨,要求立纲纪,明礼义,正人心。他强调修身,常以正心警惕自己,又主张“执中之道”,张弛并用。他重忠孝而不重仁,也不看重对君权的制约,倒是更为看重君权的强化。因此,朱元璋主张尊孔,要求建立严格的礼制,以此强化王权。首先他要求制礼、作乐,严格制定尊卑等级。又删节《孟子》,将不符合强化君权、严格尊卑要求的部分都删掉了。但他也在这种近乎严酷的环境里给士人留出了有限的生存空间,这也为明初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文学观念的形成规范了主要的方向。也就是说,朱元璋允许文学创作,但这种文学创作必须在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果超出了他所允许的范围,作者可能会面临惩罚。
由于这种重实用、重君权的思想基础,朱元璋的文章观完全从治国的目的出发,尊典谟,重实用;去华饰,求平实。这与文学千年来的发展规律是不相符的。他反对骈丽浮文,提倡实用、平实的文风,反对流俗的“喧哓淫亵之乐”,主张恢复和平广大的古乐。于是他在文学上也主张复古,成为明代复古文学观念的政治基础。他认为诗、乐都应该“诚”,诗必须和而正。这都是传统的雅正文学观的表现,也是明初主流文学观念回归雅正的主要导向之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完全不能理解文学的艺术特征、表现技巧和抒情功能,在他的眼里,文学完全是为了他的政治要求服务的。
在朱元璋这样强势的君主当政时,他的文学观就代表了主流的文学思想,代表了文学创作中不容置疑的思想导向。而新朝伊始,万象更新,他必然不会允许过去常有的那种表现黑暗面的文学出现。既不允许真情实感的抒情文学,也不允许表现现实的现实文学,那么就只剩歌功颂德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颂美的创作倾向。这种颂美的诗歌中常常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气象,这种趋势与朝廷的取向相同,也更适应新朝的需要。
当时参与这种颂美诗歌创作的很多是入仕新朝的一部分士人。如杨基,他的诗技巧纯熟,律诗感情细腻,用词美丽,但仍然具有明显的颂美倾向。朱元璋本人也写诗,虽没有多少文化底蕴,但却有一种典雅宏大的气势,这也影响了臣下的审美追求。而这种君臣共同拥有的、在诗歌中歌功颂德、追求雍容典雅的风气,成为为了后来台阁体的先导。宋濂就在他撰写的《汪广洋文集序》中,提出了台阁之诗的典雅气象与教化作用。
从颂美诗的创作倾向来看,虽然它可能并不很符合朱元璋倡导的平实文风,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出于对政治有用的实用思想产生的。歌功颂德的诗歌内容有助于在人们思想中打下新朝好于旧朝的思想基础,也有助于新朝立国根基的建立。而雍容典雅的审美取向则与其雅正诗歌思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