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某有话说:《水浒传》是一本很好读的名著,但好多读者阅读此书只是注重情节。其实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所以长久不衰,这些名著有好多值得啃读的地方。我们读书时或是忽略了,或是根本没有在意。兰洋洋同学能在《水浒传》中找到很多惊人的发现,这就是啃读的结果。虽然,他很谦虚地表达这些“发现”前人已经发现了,但他脸上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是别人读书所无法获得的。读书无需苦读,我们应该在读书中寻求一种乐趣,我赞成这种私人化的读书体验。
《水浒传》读书汇报
2017级高一9班 兰洋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水浒传》。由于看的很用心,所以就有了一些发现。不过后来我发现我发现的发现都已经被人发现了。今天我说的这些在网上都找得到,但这些论据都是我一页一页翻出来的。这里面也有我以前的老师与同学对我的启发与帮助。现在就把这些分享给大家。
首先《水浒传》这本书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梁山一百零八将更是为人所惊叹。在这一百零八个人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宋江。整部书都在歌颂宋江的仁义,说尽了他的好话,但在我心目中他却是梁山上为数不多的反面人物之一,他狠毒、狡诈、愚忠、虚伪……我为何会这样觉得呢?众位看官,请随我看以下几点:
首先引起我对宋江的关注的是第三十九回中在浔阳楼题下的所谓的“反诗”,众位请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在这两首诗中比较出名的是第二首,但我却比较关注第二首。大家请看最后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血!染!浔!阳!江!口!我承认,他是被打压了,也确实受了不少苦,但复仇的心里也不至于强到这种程度吧?我觉得他若真的是个至善之人,就该像当年的项羽一样。项羽之所以至死不肯过江东,一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二是他不想天下再起祸乱。以他的能力,如若再得八千江东子弟,刘邦该是挡不住的,但他不想再挑起战争。而宋江,仅凭官兵的血足以染红浔阳江吗?这其中自有百姓要受牵连。我们再往下看。
第六十八回中,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史文恭派人请降,但宋江却对着来使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杀我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
就算对面的人杀了你兄弟,可这与手无寸铁的百姓有何干!其实杀他兄长只是个借口,宋江只是想要回被对面抢走的那匹好马,还搞得如此大义凛然。话说回来,在后来的情节中宋江是干过屠村这种事的,这次是吴用苦苦相劝才使得那些百姓幸免于此难。以此两处可以看出宋江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书接上文攻打曾头市一事,在宋公明夜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已经去过一次了,不过半路遭到了埋伏,脸颊中了药箭,毒发身亡,临终前说了一句话——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以梁山当时众将的武力值来看,只有林冲做得到。晁盖当时为何有意将位置传给林冲呢?只因晁盖一行人智取生辰纲之后逃到梁山,其实已将一些财宝分与了当时的头领——千面飞使王伦,可他还是不肯收留。林冲一怒火并王伦,直接将血淋淋的交椅交给了晁盖。此时晁盖留下这等遗嘱,也算是“物归原主”了罢。而这是宋江肯定是不愿意,不料吴用却打出了“玉麒麟卢俊义”这张牌。宋江等人用奸计将卢俊义骗上山,便带他去攻打曾头市。史文恭兵败后是断断不能走大路的,巧了,卢俊义就被安排在了这条小路上。卢俊义拿下史文恭的人头后,虽是有功之人,却也不能初来乍到就做了梁山之主,这职位便自然而然得落到了名望最高的宋江头上。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另一个奸诈的人——吴用的帮助。
最后我要说的是他的愚忠。自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取齐之后,宋江便心心念念要回朝廷。可那是怎样的朝廷啊?利用宋江一干人等四处征战,一百零八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四十多个人。而这四十多人中,得善终的又有几人?还不是被那朝廷各种迫害!这就是宋江心心念念的朝廷啊!宋江做出的让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他喝下了朝廷赐予的毒酒后,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他叫来了李逵,将这毒酒分了他一半。李逵是谁?所有兄弟里最忠于宋江的一个!而理由就更荒唐了——怕他死后李逵会因帮他报仇而找朝廷闹事。这就是他们的大哥——一个能把他们领上不归路的大哥!
说完了宋江,我今天要说的第二件事才算得上是发现。
宋江等人在受朝廷招安后一共出征了四场——攻大辽、平田虎、收王庆、破方腊。而我的发现就是,有关王庆和田虎的情节是后人后加上的。
最先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版本的书。我看的这本一共有一百二十回,里面详细描写了宋江等人攻打方腊的过程。而另一个版本一共就一百回,方腊与王庆的情节加起来一共二十回,在另一本书中没有出现。于是我通过继续研究,发现了以下几个疑点:
首先,最大的疑点就是在太湖小聚义时李俊说的一句话。
今来受了朝廷招安,新破大辽,班师回京,又奉敕命,来收方腊。
这句话中,大辽与方腊都提到了,却少了中间的情节。由于这个情节比较靠后,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后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点。
第二,在攻打田虎与王庆的过程中是受了不少降将的,但他们都陆陆续续地死了,一个陷马坑能弄死十多个人那种。在最后仅剩的三个人中,乔冽带着马灵去了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那里修行,可孙安却突然暴病身亡,没人知道是什么病,死的很离奇。而没羽箭张清在半路遇到的妻子琼英也因有了身孕而未能随军出征。我觉得这可能是后人不想让原著发生太大改动罢。
接着,我们来看看同样是被捉,在两种情况下的不同表现。
先是在攻打王庆时,有几人被捉后出现了这样一个情节
萧让,裴宣,金大坚三人睁眼大骂道:"无知逆贼,汝等看我每是何等样人?逆贼快把我三人一刀两段罢了!这六个膝盖骨,休想有半个儿着地!即日宋先锋打破城池,拿你每这伙鼠辈,碎万段!"梁永大怒,叫军汉"打那三个奴狗跪着!"军汉拿起棒便打,只打得跌仆,那里有一个肯跪。三人骂不绝口。梁永道:"你每要一刀两段,俺偏要慢慢地摆布你。"喝叫军士:"将这三个奴狗,立枷在辕门外;只顾打他两腿,打折了驴腿,自然跪将下来。"军汉得令,便来套枷扒摆布。
我们来看这三个人。首先,铁面孔目裴宣当过山大王,练过武功:金大坚,人称玉臂匠,专长是锻造,两个人都是有把子力气的人。可萧让呢?绰号圣手书生。一介书生,竟能说出上面那样的豪言壮语,这与他平时默默无闻的形象形成了对比,也着实令我感动。
而阮小二作为水军将领,在船上被捉是什么表现。
阮小二和孟康,兀自在船上迎敌,火排连烧将来。阮小二急下水时,后船赶上,一挠钩搭住。阮小二心慌,怕吃他拿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
我是觉得他死得着实有些仓促了。你的宋江哥哥又不是不要你了,之前被捉那么多兄弟也都救回去了,也不差你一个,为什么着急自杀呢?
在攻打方腊的时候,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而在之前却都能幸免于难甚至于找到了“替死鬼”,这就令人犯起了琢磨。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其实很多人已经不爱看这样的名著了,觉得它们冗长乏味,但是,没意思可以找点意思啊。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中,这杆大刀是这样的:
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炼刀过程不是很顺利,当炼到最后一火时,天已黑了,一轮皓月当空,突然炉火迸出雪亮的毫光,直射天空,老师傅大喊:“快躲开刀要炸了!”这时天上有一条青龙经过,被毫光击中。毫光斩了青龙,随即退回刀内,龙血染了刀头。刀没有炸——而青龙偃月刀则炼成了。
八十二斤的大刀啊,到了水浒怎么就变成了八十一斤呢?类似的还有很多。
再者,通过研究这把刀在水浒中的主人——关胜——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请看:
真正使关胜高人一等的,是他的祖上,关羽关云长关二爷。连宋江都要说“如得此人,我愿让位与他。”所以说,一把青龙偃月刀,代表的不是武功,而是出身。
“我愿让位与他”这句话在我的印象中宋江至少对五个人说过,分别是后来在梁山上排行第二位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第五位天勇星大刀关胜、第八位天威星双鞭呼延灼、第十四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和第十六位天祐星金枪手徐宁。这就是我说的宋江的虚伪。
其实,我本来可以说出更多,甚至我能指出决定弟兄们座次的那块石碣有黑幕,但由于我当时没有及时地记录,所以我今天心有余而力不足地站在这里也只能说出这么多了。所以大家看书的时候要拿起笔即时做一些记录,这样会便于以后的查找。
我想说的都说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于某某编后记:兰洋洋同学的现场表现是最好的,他很享受这次读书汇报,这是我很欣慰的。我希望学生不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任务,更不要把它当做一种负担。高中的语文课应该把阅读名著当成必修课,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我也会把读书汇报常态化,我更希望更多的学生去乐于读书,乐于分享。我们做的一切不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