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适应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是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人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遗传素质;②社会文化;③家庭;④学校;⑤同辈群体;⑥大众传媒。
社会文化
朋友的邀约下,每日午后相聚图书馆。
这里,每日座无虚席。你会看到有初高中的学子,她们是主要的群体,你还会看到一些小朋友,今日,我身边是一个小男孩,他做完了一本民法典,他的母亲还带着幼小的妹妹,我想她们大多是超越了旁人,因为无需关注他人,我也在这里寻得一方净土,朋友说在那个社会环境下,你根本不会玩手机。
中途给小杜递水的间隙,溜达了一圈,翻阅了《亲爱的三毛》,我想起了三毛和荷西的故事,遗憾荷西的离世,可叹三毛最终没有走过人生的黑暗时光,翻阅了高尔基的《童年 在人间》,人间苦难有无数种,其实认真的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每一本书籍都在传递无数的社会信息给我们的认知。
这时我听到了细小的哼曲声。
我穿过书架,偷偷拍下了背影。
小杜已没有第一天的浮躁,因为她不识字,幸好有好朋友的陪伴和讲读,她也在其中寻找自己的爱好,这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
生命中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是一个新的开始,甚至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建构自己。这也许是在这个“同辈群体”中给我最大的感悟,因为从理论我算不了同辈,但是她们给了群体的力量。
所有的人悄无声息,而这些群体几乎是整个下午都在自己安静的角落,时间飞逝,同辈群体无限的力量,临走时我不禁感叹,学习竟然超越了我这一年的时光,感谢朋友对孩子的陪伴,无人打扰,无人问津,但却不觉得孤独。
同辈群体的力量同样给与了小杜,在小伙伴的讲解下,还不会识字的她反复的看一本,我走过去,她说妈妈你看灰太狼穿了高跟鞋。
孩子的视角总是独特的。
感悟
我们总说学习是为了让超越别人,优秀,芸芸众生,怎么去定义优秀,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的自我。而不是关注他人,我想起了胡适先生给儿子的信!
信里曾这样写:“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母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孩子的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幸与不幸,感恩幸运,面对不幸能像悬崖的野草,逆风而长,无论是书籍,还是运动,只是为了陪伴生命每一个幸与不幸的时刻,不幸的时候有那么多抵挡风浪的能力,也许是我这样一位母亲在自我认知里的初衷。
允许自己按自己喜欢方式生活,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让我们变的更好,更好的在丰富多彩但也并不平坦的社会之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