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法避免的问题,但我们国人对此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而且极其不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今天我先从美国人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讲起,通过对比更好地了解这一话题。
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每隔一段时间甚至每星期都要约见一次医生。很多公司都配有心理咨询师,就连总统——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都会固定一段时间去心理咨询师那坐坐。
可是,同样看心理医生,在中国人看来,这人肯定脑子有问题,也常常把心理问题跟精神病关联起来,而且,我们潜意识当中排斥这部分人。但是心理疾病也是疾病,并不能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而拖着不治,久而久之,小病成大病,最后难受的还是自己。
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是——抑郁症,不知为什么,社会发展了,得抑郁症的人却多了。我曾经见过一个患抑郁症的朋友,他说每当病发时,就什么都不想做,心情极其低落,感觉自己跟这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变得可有可无一样。
抑郁症严重的人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康复,因为长期的抑郁致使脑部某些部位受损,这时候就必须得看医生。
我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学习压力过大,也曾经偷偷地看过一次心理医生,后来被人知道了,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眼光,感觉自己就是个另类。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在人生某些阶段,有些心理问题还会被放大,这时,寻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正确的事。心理咨询师不仅可以治疗心理问题,还可以帮患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我就有个想法,等将来有了闲钱,一定要找一个像武志红一样的咨询师,不为别的,就想通过心理学方式更好的了解自己。
心理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或大或小,防不胜防,但我们至少可以提前预防,尽可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下面有两种方式可以有效保持你的心理健康:
阅读
阅读除了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你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简单地讲就是:你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举个例子,对于生气这件事,元认知能力强的人能很好的觉知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他还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生气之后该如何调节情绪。
冥想
很多人都称冥想没有效果,的确,在短时间内,我们的确很难觉察冥想的功效,但我也只能说,之所以你认为冥想没有效果,只不过是你重复的次数太少罢了。
至于冥想的方式也很简单,找一个自己舒服的方式盘腿而坐,腰背挺直,呼吸均衡,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当然此时你的脑海中会闪出各种奇怪的想法,没关系,把自己当局外人,不管你内心的小人吵得如何的天翻地覆,你就当吃瓜群众——看热闹。
对此,万维钢老师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冥想时产生的想法就像一节节动车,动车不断地停在你面前,但你就是不上车。总而言之,冥想时要保持专注,但并不是什么都不想。
总结下: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过,为了提前预防,或者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建议多阅读、多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