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搞个TOP10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爱上电影的,就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爱上一个妹子一样,感情这玩意从来都是以来无影去无踪著称,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仔细回想起来大概是在十二三年前的样子吧,那时我上小学,刚刚睁开眼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话说似乎大部分的爱好都是从那时开始的,然后不知不觉地就坚持到了现在,当然也有放下的东西,远行的人背包都不会太重,但很显然电影现在还在包里。

幸好电影现在还在包里。

这样想来,电影几乎是伴随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那么在这个注定一去不复返的青涩时光真的要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停下来回顾一下走过的路也许也会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比如说弄个TOP10什么的。

换句话说下面这个列表只是我在这些年里看到的最顺眼的电影,有小清新,也有CULT片,但是没有动画片(二次元可以单列一张榜了,只是我已经出坑)。特别要说明并且在之后也会不断强调的一点是:这张列表只是我最喜欢最舍不得删最有纪念意义最符合我的个人口味的十部电影而已,绝不是“最好的十部电影”,绝不是“最推荐的十部电影”,也绝不是“最不无聊的十部电影”。

只是怀念一下过往,仅此。


NO.10  《放·逐》

要我从杜琪峰的电影里跳出一部最喜欢的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大部分代表作里都散发着同一种气质,但是我思来想去最后打出的是放逐这两个字,也许是因为它是我迷上杜氏黑帮片的滥觞,也许是因为我总觉得它多出一份诗意,也许仅仅是因为兄弟们死在一起的那一刻太美了。

我总是尽量避开“客观”这两个字,我认为所有的评论性文章都是主观的,客观本来就不是人类所能具有的属性(虽然这篇文也不是评论,而是感想)。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也不能说这是杜琪峰最好的电影,我没这个资格,也真的不这么认为。如果你带着一颗冷眼旁观的心来审视这部电影,那或许看过一遍的第一感受是: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因为这部单看海报以为是动作片的电影实际上闷得令人莫名其妙。

插一句题外话,这个片单上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这个类型。为什么?因为这不是“BEST TOP10”,也不是“最有趣TOP10”,而是“我的TOP10”,所有电影上榜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欢。我不是在荐片,当然如果有兴趣也能去看看,只是趁现在有时间可以怀念一下学生时代的那些不务正业的时光。

看吧,我说过我会反复强调这一点的,这年头一句话不说个三五遍根本没人听。

刚才说到这部片很闷,但我喜欢它肯定不是因为它闷,《东邪西毒》也很闷,我试了好几遍都没看完,王家卫的电影闷起来让人绝望,我的品味还够不上那个层次……又跑题了我去,想说什么来着。

算了,不可能想起来了,说说印象最深的段落吧。

首先当然是结尾,吴镇宇把怀抱孩子的何超仪推出门外,五兄弟转过身与任达华等一众反派同归于尽。五个人临终的微笑或许是兄弟情的最好注解吧。这一段是很多人重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然后是黄秋生、吴镇宇和张家辉三人在客厅里的互射,画面极具诗意,我一直认为只有在杜琪峰的电影里才能看到如此唯美的枪战场面。然后三人放下枪,把外面的几个人叫进来,搬桌摆椅,炒菜做饭,并拍了海报上那张合影。

男人的情谊,不分敌我,无关生死。

也许正因如此,杜琪峰的电影里,绝大部分的枪战场面都是几个人无遮掩地站着互射。你一枪我一枪,打死我是你本事,打不死是你倒霉。就像古时战场上的赤膊上阵,没有策略,没有技巧,像男人一样击败你。

这或许是一种情结,也招来了很多非议。很多人第一次看杜琪峰的电影是《毒战》,见到这样的场面,嘶,尼玛这不是扯蛋么。

没办法,精明惯了的人怎么会去理解傻子的心?

演技方面,我就不说什么了,这部不说,下面的尽量也不说。前几天在天涯看到一篇帖子,大体意思是要八一八那些被称为戏骨但是实际上没有演技的演员,什么陈道明、斯琴高娃、陈宝国等等众人无一幸免,我也没说什么,我真的不懂什么叫演技。不过你就看海报上这几个人,怎么说也不会是太拿不出手吧,要不人家怎么能出得了名赚得了钱呢。

还有什么可说的……唉算了就这样吧。

 

NO.9  《爱的曝光》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要么是变态,要么心底纯洁无暇。

我希望我不是变态。

其实现在再来看,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已经不像初次遇到的时候那么喜欢了,因为实在是晦涩难懂,而且由于主题思想是对宗教的探讨,所以也没很大的兴趣去深究。只是和一般孩子一样,当成是纯爱片来看的。

之所以把它放在这里,主要是因为直到现在仍然对自己当初在深夜里独自抱着电脑流泪的怂样记忆犹新。

别笑,每个人都有第一次。

要是没有,那人生未免太悲惨了……

话说当时是怎么想起来要看这么莫名其妙的电影的呢?当然是因为满岛光啊,这部电影是满岛光的代表作,她凭借此片几乎包揽了当年日本国内各项大赏的新人赏,这也是电影圈真正接纳她的开始。

唉,就是见不得萌妹子流泪,这可怎么办啊……

 

NO.8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还是因为满岛光(别觉得烦,这名字下面还会出现)才看的这部电影,但是看完之后的感觉却完全不是“満岛ひかり”这个名字所能概括的。

原来岛国的小清新不仅仅是纯爱片,岛国的纯爱片也不都是小清新。这部电影看上去主要是为了展现“孩子们的世界”,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的时间段走过来的,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还要别人告诉么?

也许真的需要。

因为,孩时朋友之间的纯净如雨后天空的爱,我们早已忘却了。

于是,当它被唤醒的时候,我们便毫无理由地泪目了。

然后擦干眼泪,继续着大人的生活。

原来,我们曾经急切地想要抛弃的幼时,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煽情结束。

打断大家的回忆了对不起,但是有两个演员不得不提。

一个是芦田爱菜。六岁的Mana酱由此开始了“天才子役”的电影之路,她也创下了日本影史的最年少主角纪录。

对了,在前一年上映的《告白》里面,那个被杀死的小女孩就是她。唉,如果先看这部电影再看《告白》,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另外一个是小西真奈美。特别提到她是因为她是我知道的第一个日本女演员,那是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太小,大概5年前吧,但是这么说不是会显得自己很有阅历么哈哈),江苏卫视引进了TBS的电视剧《闪亮的进修医生》(《きらきら研修医》),因为是深夜才放,所以作为苦逼的学生党只看了前两集就没办法追下去了,除了很欢乐也没有更多的印象,但是这个名字却莫名其妙地记了下来。于是在这里看到她突然有一种很怀旧的感觉。

看看下面这张图,只叹岁月不饶人。


NO.7  《守望者》

在网上搜这部电影的片源的时候经常会跳出来一部名字叫做《守望者:罪恶迷途》的一部由任达华主演的国产惊悚片。

注意!我接下来要说的这部《守望者》和它没有任何关系!

嗯,值得注意的话要说三遍来着……

注意!我接下来要说的这部《守望者》和它没有任何关系!

注意!我接下来要说的这部《守望者》和它没有任何关系!

好了。

和一般打着所谓“高智商”的幌子,其实只是换了个叙事方式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更值得观众去思考。当然具体思考什么就因人而异了,有人在思考战争与人性,有人在思考英雄与社会,有人在思考国家的核战略,还有人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耐心把刚刚没看明白的电影再看一遍,甚至没有耐心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把一部电影看完整。即便如此,这部叙事结构其实比较清晰的电影却以难懂著称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看上去这更像是一部拍给原著党的电影。

一部拍给原著党的三级片。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三级片”,那种把三级片等同于情色片甚至色情片(这两个词含义也不同)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在中国内地其实是不存在所谓“三级片”的,因为内地的电影根本不分级,只有“上映”和“不上映”两种情况。不能进入电影院的电影通常以影碟的形式流入市场,而影碟同样没有分级机制,只有“可售”和“禁售”的差别。可售的影碟就能看,不可售的影碟就不能看,看了怎样?我也不知道看的人被发现会怎样,只知道卖碟的人会受到处罚,碟也会被没收。

另外别跟我证什么现在没人买碟之类的,你以为网上的资源是哪来的?没人买碟压制上传,你要么看别人从电影院里偷拍的,要么乖乖掏钱在线看正版资源(不过一般不能下载,而且有时间限制,就是“租期”,听说现在日本通行的就是这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转录电视信号,就是把电视台播的录下来放到网上,不过比例较少。

回来说三级片的事,三级片是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产物。香港1988年制定的《电影检查条例》依据观众年龄限制把电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级别,1995年又将第Ⅱ级再细分为ⅡA及ⅡB两个级别。

Ⅰ级和Ⅱ级属劝谕性质,并无法定年龄限制;ⅡA或ⅡB级的影片,政府鼓励家长陪同及指导子女观看。Ⅲ级最为严格,不能售票给18岁或以下人士,法例容许验票员检查入场者的身份证。

换句话说,三级片其实就是在香港禁止十八岁以下人士进场观看的电影。

那……禁止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可多了,色情暴力的自不必说,裸露镜头较多的电影,恐怖电影,有血腥场面的电影,有吸毒镜头的电影,价值观道德观有争议的电影,乃至于脏话较多较露骨的电影,都有可能成为三级电影。那谁说了算?生在中国这还用我告诉你么,当然是审查的人说了算。

那这部《守望者》为什么会被列入三级片呢?

因为上面列出的几条,除了吸毒镜头我没什么印象,其他的它基本上占全了。

但是如果你去一个分类清晰的专业电影网站找到这部电影,会发现它和蝙蝠侠、蜘蛛侠、夜魔侠、这个侠那个侠什么的一起被列在“漫画英雄电影”的名录下。

没错,它是一部拍给漫画迷们的英雄片。

咦?英雄片不是拍给小朋友和超龄小朋友们看的么,怎么拍成三级片了?这不是要教坏小孩子么?哎不对,小孩子不给进啊,那拍给谁看的?导演有病么……

在中国,如果遇到一件事你不理解,那八成是做那事的人有病。

但是在好莱坞,导演就算有病也有制片人罩着,两个人同时有病的可能似乎不大,再者说,难道投资人也都有病?要是这病发病率这么高的话,拍给病人看也能赚钱吧……

咳咳,不说冷笑话了。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电影,那可有的说了,这要联系到美国漫画发展史,以及漫画与电影的关系。而我对美国漫画发展真的谈不上了解,所以也没有能力分析出多么准确的原因,这里只能大体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推测,反正在中国的网上说话不用负责任,怕什么是吧。

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漫画发展方向开始由歌颂无敌英雄的浪漫主义向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乃至于反映内心灵魂的现代主义转变……看不懂了?不要紧,这句话不重要,跳过去吧。以弗兰克米勒和阿兰摩尔为代表的一批新锐漫画家开始试图以漫画为工具来解剖人性和社会。《守望者》就是阿兰摩尔1986年的作品,它讲述了……好吧,我没看过原作,就不胡说八道了。

把漫画作品影像化的历史其实也很久了,但是真正形成风潮是从1978年的《超人》开始的,这部电影也被引进到国内,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漫画界的变革发生的同时,电影界也发生了震动:乔尔舒马赫的《蝙蝠侠与罗宾》遭遇了“历史性的”失败。几年的反省期过去之后,电影人意识到观众的口味也在发生改变,于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站了出来,《蝙蝠侠:黑暗骑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黑暗骑士》的故事完全是诺兰的原创,那么如果不改变原著呢?

这个试验品就是《守望者》。

为保险起见,他们找来了扎克施奈德做导演。扎克施奈德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视觉系导演,他之前的作品有,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斯巴达300勇士》(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和所有人都云里雾里的《美少女特攻队》(《SuckerPunch》尼玛谁翻译的这鬼名字)。

但他毕竟成功过,老实说他也是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

但是从《守望者》最终效益来看,只能说大家都尽力了。

至少证明了一句话:永远不要试图去讨好原著党。

原著党的原则是不接受改编,而要把一个纷繁复杂的系列故事浓缩到一部电影里,即使是215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也是顾此失彼。而与此同时,那些没接触过原著的观众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样的电影能成功才怪。

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用不读原著的方式了解人物设定和情节背景,然后不放过任何场景地把电影的215分钟版本看两遍。

不过看一部电影要费这么大的事,有病吧?

 

NO.6  《听说桐岛要退部》

估计很少有人会相信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说实话,要不是我真的干出了这种事,我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干出这种事。但是既然我能把这部电影放到这张表里来我就不怕丢人。

出了学校要丢人的地方多着呢,好好准备吧哈哈。

原因?原因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下面这张图。 

我估计现在我说一百遍我最喜欢的日本女演员是广末凉子也不会有人再信了。

我最喜欢的日本女演员真的是广末凉子啊!!!

但是为什么提到的名字都是满岛光呢?

因为我也蛮喜欢满岛光的(废话)。广末凉子千般好,但是她的电影除了《入殓师》以外没有特别招人喜爱的,也大多不太出名。当然最近的《盗钥匙的方法》很好很好,但是对于一个对喜剧片不是那么痴迷(甚至可以说有偏见)的人来说,它还没好到能挤进这张表单的地步。 

Ryoko酱,对不起。

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虽然绝不缺少萌妹子,但是从头到尾却和满岛光一丁点关系都没有。我必须郑重声明,我不是来看妹子的!(真够假的~~~)虽然这部电影妹子们够闪,但是……

咳,先说妹子,再说但是。

妹子们全部都很闪,日本妹子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清纯起来自然不扭捏,卖起萌来也让人更容易接受。我不是说中国的妹子不好,但是女生的“自然”在中国只有在“女汉子”身上能够看到。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暂且不论。

点两个名,把妹子的话题结束。

一个是大后寿寿花。记忆中这个名字上一次出现是在《艺伎回忆录》,那是一部美国人拍中国人演的日本故事。一眨眼7年过去了,当初青涩的小姑娘变成了,额,怎么说呢……

上图吧。

(《艺伎回忆录》)

(《听说桐岛要退部》)

我可以说她长残了么?

不过演技确实是精进了许多,她和神木隆之介对戏的段落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另一个是桥本爱。

看到这张脸会觉得很熟悉么?她曾经主演过《告白》。被广大基友尊为女神的爱酱在这部影片里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中规中矩的意思就是说,保持了一贯的水准,但是没有特别的亮点。

位于剧情中心的山本美月和松冈茉优两人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但不知为什么这两个名字在相关的影片介绍中都被忽略了。豆瓣上山本美月的一张剧照下面满满的留言都是问名字的,但貌似没有人知道。我也是问了度娘才知道这个名字。 

话说日本超模大赛冠军的知名度这么低么?

好了,说完了妹子,再说上文的那个但是。

虽然这部电影妹子们够闪,但是……真正打动我的是影片的气质。

中国近些年青春校园题材热潮席卷而来,这股风潮从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其实现在看来2010年的《80后》的时候已经显出端倪,要不是质量太次,说不定吃到螃蟹的就是这部电影了),到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中国合伙人》的连续上映似乎已经达到顶峰。

在《那些年》的时候,导演打出的牌是“怀旧”,如果当初我们没有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如果当初我们勇敢一点那就好了。这样的如泛黄旧照一般的小清新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而到了《致青春》和《合伙人》,导演试图(这里强调一下“试图”)原景再现校园生活以引起观众的回忆,然后给这段回忆“疯狂”添加附加意义。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正好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致青春》要告诉你什么是失败,《合伙人》要告诉你什么是成功。

前面的“疯狂”加了引号是为了我在这里能有理由来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词并不是贬义。给回忆加上了附加意义是这两部电影票房大赚的关键,但是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成功,用得着你来教我们么?有些人认为用,这些人就是高唱赞歌的一帮人,有些人认为不用,这些人就是破口大骂的一帮人,再加上一个客观条件:中国的网络环境。于是,骂战开始了。

多一句嘴,骂战之后谁得益?电影出品方得益。谁吃亏?貌似没有人吃亏。所以,继续骂吧,不用管。

那么《听说桐岛要退部》作为一部在日本被拍烂了的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能够在日本引起轰动的关键是什么呢?

1. 全新的讲故事的方法。

《听说桐岛要退部》的故事简单到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故事是什么的程度,如果快进着看,完全不会明白这群人来来回地在做什么。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才能体会出故事传达出的青涩与寒冷。

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1)新颖的故事结构。基本上所有看完这部电影的人脑子里浮现的第一反应都是《等待戈多》(如果知道这部剧的话),听说桐岛要退部,那当然是讲桐岛的事情咯,但是这个桐岛自始至终没有露脸,而所有混乱都由他而起,只有他出现才能恢复原来的秩序,所以桐岛成为了一个贯穿首尾的悬念。这种体式以前不是没有过,但是如此成功地运用在青春片里面却是第一次。

(2)同样重要的一点是POV手法。POV是Point-of-View的简写,就是从不同的人物的主观视角去讲述故事。每个不同的段落观众们都可以随着一个特定人物的想法和动机去感受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品味着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然而却不会看到其他角色的想法或是发生在这个人物视野之外的事情。故事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各个不同角色的多种角度相互拼成的一幅幅画面,从而更深切地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整个故事。运用这种手法的代表作品是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小说原著而不是电视剧)。与冰火不同的是,《听说桐岛要退部》是不断地转换角度去讲述同一件事情。这也导致了很多初次接触这种手法的观众云里雾里。

2. 自己挖掘内涵。

纯粹地利用怀旧感唤起回忆就能引起共鸣在日本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原因有二:第一,如果这么经济实惠的方法能够行得通,那这样的作品早就铺天盖地了,电影公司从来都不傻;第二,除了中国,没发现哪个地方的人这么拼了命似地寻找怀旧感,美国人喜欢未来,欧洲人喜欢现在,日本人喜欢变态,只有中国人在怀念逝去的时代。

所以赋予这个不成故事的小故事以附加意义就格外重要了。但是加什么和怎么加,都得讲究技巧。

先说加什么,这部电影的主题意义是什么,各种说法都有,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就不举那个关于《红楼梦》的烂俗的例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影片没说明。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赞成大多数人的看法,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梦想的价值”。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分析这个故事是“宅党”和“现充党”的斗争,觉得也有可取之处,但是即使这样,所体现出的核心意义仍然是对梦想的价值的肯定,另外这种人设划分似乎很难解释桥本爱是怎样的存在,所以在此备案待考,不做评价。

确定了加什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怎么加,《致青春》和《合伙人》至少还有曲折的故事撑撑门面,如果《听说桐岛要退部》也像它们那样找个人在台上大喊“你~们~要~有~梦~想~~~”的话,这部电影基本上就只剩下演讲了。所以吉田大八导演的办法是,通过讲故事过程中貌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置的细节来引导观众自行脑补。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一旦看出门道,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再看一遍。

骂声少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东方的美是一种意蕴之美。当年《无间道》红透半边天,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哪段? 

那种将锋芒隐于死水之下的内敛气质,今天终于又看到了。 

2002至2012,整整十年。

 

NO.5  《性书大亨》

不知是谁把这部电影的名字译成《性书大亨》的,我英语这么差也知道应该是“人民对抗拉里弗兰特”。

名字起成这样,想红真的很难。

当和别人提起的时候,通常对方第一反应是,有种么?

不过也难怪,名字起成这样,海报还是那样的(贴上来试试,看能不能发出去),人干事?

当你没有被这资本主义万恶的名字所吓倒,打开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这是一部讨论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电影。当初我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完这部电影之后,气愤得热泪盈眶。

资本主义社会怎么可能有跨越阶级的恋情!一个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舞女和一个压迫人民的资本家搞在一起,成何体统!

美国的法律是赤裸裸的压迫人民的工具!一个办杂志的资本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骂谁就骂谁,还有没有王法,成何体统!

万恶的资产阶级道德败坏!这种伤风骇俗的杂志,居然有人能办起来,居然打官司还能赢,咳咳咳咳……成何体统!

尼玛不说了,气死了,美国人民果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NO.4  《罪恶之城》

实在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从第一次看到预告片的那一刻,直到现在。

理由很简单,画面太美了。

这部电影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漫画,由弗兰克米勒,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昆汀塔伦蒂诺联合执导。当你看到后面这俩货的时候,就该知道这部电影,要么精美绝伦,要么变态至极。

这是我心里精美绝伦的那一部。

罗德里格兹和塔伦蒂诺兄弟俩合作过不止一次,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杀出个黎明》和《刑房》。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片子。当初看《杀出个黎明》的时候还少不更事,冲着乔治克鲁尼去的,结果被恶心得不行。看《刑房》的时候已是数年之后,渐渐增加的看片量再加上有了心理准备,就好得多了。

话说这种电影真的有人喜欢么?他们是不是有病啊……

好吧,这次你要真说他们有病,我也没什么话讲。人和人的口味真是不一样。这一类的电影有一群死忠的影迷,他们把这种电影类型叫做Cult Movie,中文翻译成“邪典电影”。所谓“邪”,是指这类电影由于大多是B级制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线放映,所以情节多半离奇怪诞,拍摄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而“典”,就是经典的意思。总而言之就是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

这是一种“放肆”的影片。

《罪恶之城》也属于这类电影。但是这两匹遇到一起就脱缰的野马这次有了原作者在一旁控制缰绳,所以我们看到了两个努力克制自己的疯子,这也让这部电影有了一种别样的色彩。

别样的色彩是什么色彩?

黑白的世界,血色的天,黄色的血,红色的唇,蓝色的眼眸,以及,不需要色彩的杰西卡阿尔巴。 

杰西卡阿尔巴不是唯一一个能诠释“性感”的含义的女性,但是没有人能像她这样把性感演绎得这么柔软,仿佛是流动的水,仿佛有弹性。

看过这部电影的所有人都会记得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布鲁斯威利斯。 

对其路人转粉,也许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NO.3  《梦之安魂曲》

一部绝望的电影。

一部撕开生活的伪装的电影。

一部毁灭人类心灵慰藉的电影。

一部看完一遍再不敢重看的电影。

一部永远无法进入院线公映的电影。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把电影分成G,PG,PG-13,R,NC-17五个等级,但是《梦之安魂曲》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等级,因为在送审时,美国电影协会(MPAA)准备将其定为NC-17级,这样一来,作为主要受众的青少年就无法看到这部影片了,但是电影的出品方和导演坚持拒绝对影片进行修改,最终,这部电影作为“无定级”影片投入了市场。

好吧,这只是个噱头,但是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噱头。

曾经专门为这部电影写过一篇四千字的文,鉴于当时年纪小,文笔不堪字数少,就不晾出来现眼了。这里只说最值得一说的两点。

第一,影片的主题。这部电影主题很容易会被理解成为“反对毒品”,反对毒品当然很高尚很重要也确实有表现,但绝不是重点,否则影片的名字应该是“毒品安魂曲”而不是“梦之安魂曲”。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它在讲梦想的价值,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为什么”涌入脑海。然后我就迷乱了。以至于我只好大概地说,这部电影是在说:梦想是对人的肯定,是与社会的矛盾。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推论:社会与人是矛盾的。

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所以为了……等一下外面有人敲门,我去看看,大半夜的查什么水表,水表在屋里么?

好了回来了,有人举报我有不当言论,幸好是第一次给了口头警告,再有下次就要进去了。装了好半天孙子,还花了五毛钱。

刚才说到哪了……额,好,下一个话题。

第二,艾伦伯斯丁。

估计没人熟悉她,但是这个老太太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连我这样完全不知道演技是什么的孩子也能感觉到——真是绝了。

 

NO.2  《蝙蝠侠:黑暗骑士》

这是我重看次数最多的电影,没有之一。我愿意为了它冒着“做作”的骂名说一句,没有看过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向大家推荐它,我早就说过我不是在这荐片的,而是发现很多人没看过它而只凭主观臆测就开始给这部电影定性,甚至讥讽喜欢这部影片的人。

我最看不起这样的人。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懂。

虽然我也明白他们没有恶意,他们只是不屑而已。

假如有一天看到《青春期》(2011年的电影,它没犯什么错,我只是需要个电影名做例子,喜欢它的孩子们对不起)霸占了各个榜单的头名,甚至有人声称它已经超越了《霸王别姬》(或者任意一部你觉得能代表华语片的华语片,这不重要)成为华语片的代表的时候,估计你也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事情。

《黑暗骑士》当初火成什么样?

我不想给你一大串数据,然后说它获得了什么什么奖,一是因为不直观,二是因为做不到。豆瓣上详细列举了《黑暗骑士》获得和提名的所有奖项,我把他复制到WORD里之后发现一共有33页,3778个字符。我又骗不到稿费,费那么大的事干嘛。你只要回忆一下近十年中国最火的电影是哪部,然后把当时的情景推广到世界范围就行了。

不过还要说一点来表明影迷们热情的持续。

我们知道好莱坞最权威的榜单是IMDB榜,这是一个名为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的网站提供的榜单,它有一套系统而独特的评分体系,是世界上最受信赖的窥视大众电影口味的风向标。

重点来了。

重点一,1995年《肖申克的救赎》败走奥斯卡之后,这部电影的粉丝为了IMDB榜的头名位置与《教父》的粉丝们展开争夺。十年了,战争仍在继续,并日渐胶着,直到2008年《黑暗骑士》出现了。几乎是一夜之间(按十年的尺度来看),《黑暗骑士》挤下了这两部绝世经典,占领了第一名的位置。当然不久就被挤下去了,但是与很多昙花一现的“大片”不同的是,5年后,它仍然在这个榜单的顶端奋战着,只是对手变成了《黄金三镖客》(争夺第五名的位置),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黑暗骑士》暂时领先。 

至于当年《肖申克的救赎》,《教父》和《黑暗骑士》三家粉丝团的恩恩怨怨,网上各种流言都有,什么刷分刷票的争夺战都是我大天朝玩剩下的,反正鼠标点一下又不收费,有本事你学AKB总选举那样一票1000円?

哈,要60块钱?要5毛你会掏么?

重点二,为什么?

一般来讲,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电影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当平铺直叙令人厌烦了之后,各种“作”也会使人眼前一亮,但是“作”得多了观众就烦了,那就在讲故事的时候说点故事背后的事吧。也就是所谓“附加意义”(前面说过这个话题了)。

那么《黑暗骑士》的附加意义是什么呢?

天知道。

网上有无数个帖子在讨论这个话题,但是鲜有能说清楚的。

这就好玩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了点什么,但是又没有人说得清。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嗯,可以回忆一下《让子弹飞》。这种电影是最容易受到追捧的电影,但是技巧性非常高,老实说,我觉得姜文玩得有点过于花哨了。

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小学生的智商——看了这么多遍还说自己看不懂,确实有点丢人——好吧,为了挽回自己的光辉形象,我不得不装一下逼。

开始。

既然有一句俗话说,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了是智慧,那我就智慧一下。诺兰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把蝙蝠侠变成“人”。

结束。

额,没懂么?

好吧,装逼果然是行不通的啊,我尽力解释一下。一直以来,英雄片的男主角们都是根据“英雄”的定义打造的,简而言之就是无所不能,战无不胜。他们不是人,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存在(来自于希腊神话的遗传),甚至有些就是神(比如雷神托尔)。而他们(为什么不是它们?这个问题你需要去了解一下希腊神话)的对手通常是和他们实力旗鼓相当但是最后一定会输的怪物或者同类。然后两方相遇了,好一场恶斗,英雄们赢了。

咦?之前说的《守望者》不是这样的。

《守望者》这个怪胎说的是英雄退役之后的事。另外你真以为有人把它当成英雄片看?

在这种模式的英雄片里,观众们所享受的和所能享受的只是打斗过程和英雄们的POSE而已。

而诺兰所做的改变是,把蝙蝠侠变成了布鲁斯韦恩,一个“人”而已,虽然他有八块腹肌有一家公司还有一栋有地下洞的豪宅,但他仍然是一个人而已,一个有血有肉会衰老会好色的人而已。

但是他的对手,仍然是能与神匹敌的反派——DC动漫世界中最危险的角色——小丑。 

不对等的较量,才好玩。

更有意思的是,最后到底是哪一方得到了胜利?小丑虽然被抓住了,但是双面人的下场似乎证明了小丑诡计的得逞。

不说电影里那些对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仅仅是这样的故事,就太合我心意了。

最后还有一件事不能忘。每一次提到《黑暗骑士》,都要缅怀一下希斯莱杰。 

没有小丑就没有《黑暗骑士》,而希斯莱杰天才的表演使我们相信,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小丑存在,大概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但是伟大的代价却是生命。

如果希斯莱杰还活着,如果《黑暗骑士崛起》有小丑出场,那将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当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答案。

 

NO.1  《教父》

如果这个榜单需要一个头把交椅,那这个选择只能是《教父》。

“只能是”的意思不是“最好是”,也不是“我想是”,而是“应该是”。就好像如果列出一个“最喜欢的10位NBA球员”,第一位的位置一定是留给迈克尔乔丹的,不是因为我最喜欢他——谁都知道我最喜欢的是科比布莱恩特——而是因为他就该在那个位置,也只有他能在这个位置,别人不行。

从我认识电影的时候开始,我就认为《教父》是这门艺术和这个产业的最顶尖的存在,别问我为什么,我早就忘记为什么了。

所以我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那些把《肖申克的救赎》抬到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所以当有人认为《教父》是“《黑暗骑士》事件”的牺牲品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

我知道喜欢《肖申克的救赎》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也绝不想贬低它,如果你认为不把它放第一就是贬低它,那我只有请你滚粗,我拒绝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早就说过,这是“我的TOP10”,不是“影史最佳TOP10”,更不是“你的TOP10”。

至于“《黑暗骑士》事件”,其实是一段八卦。

话说当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如日中天,粉丝们决定把它推到最权威的电影评分网站的榜单的第一位,于是开始了疯狂而有组织的刷分行动,一边给《黑暗骑士》打10分,一边给当时排在榜单首位的《教父》打1分,据传也有部分《肖申克的救赎》的粉丝参与了给《教父》刷低分的行动,结果很快《黑暗骑士》爬到了第一位,而《教父》则跌倒了第三位。一段时间过后,强刷上去的《黑暗骑士》排名自然回落,但是跌下去的《教父》的排名却没有再升回来,于是,第二位的《肖申克的救赎》就成了第一位,并保持至今。

以上流言没有任何证据,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供爱好八卦者一乐。

哎明明是那么严肃的一个榜单……

 

好了,走完一段路程之后我们应该回过头望一下起点,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开头是怎么说的来着?怀念一下过往。好吧,在即将告别校园生活的这一刻,你最想对逝去的过往说一句什么话?

问我?

“再见”两字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