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前的那个暑假,看了知乎上无数对于大学生的建议,仿佛看完之后就懂得许多许多,我以为在众多新生中,被安利了那么多知识与前车之鉴的我会能有所不同,直接跳过迷茫期进入有目标的奋斗状态,为理想,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每一天都过得极其有意义,充实自在。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年,我过得比他们差。
建议是根据本身的人生而言的,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听到了太多的建议“不要参加学生会”“学生会只会让你无休止地干活,让你光明正大的逃课”,所以,一直以来都抗拒学生会,原本想加入系院学生会的辩论部,因为听说学生会经常召开例会几乎每天都很忙,煎熬挣扎了几天后果断拒绝师姐,大学里面,所谓的独立自主,不单指生活需要自理,涉及到人生中的每一个抉择,都是自己认真思考而后所做出来的判断,而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你今后所遇到的人与事,生活也因这个小小的接受或拒绝而发生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还有,当初去面试辩论部是暑假就开始存在的想法,面试得很差,师兄师姐也因时间紧迫而草率匆匆而过,所以给我印象不是很好,感觉要坑我进去为他们办事。心里却很希望能够得到录取,录取之后又是一番犹豫,一个同班同学也在那个部门,因为在班会上竞选学委时的怯场与词穷,便仿佛被定义了一切。我害怕同班同学觉得我是去那锻炼胆量与勇气,事实也是如此可我就不愿意承认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尽管那时候可能他也对我没什么印象,可我真的就是挺在意别人的想法。种种因素,最终选择退出。而且我也后悔了。
程度不够,不要轻易说热爱。“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与其说收获了友情,不如说是亲情”社团或学生会举办活动之后,大多数人的朋友圈便会更新上一大波合照跟类似话语。不是吐槽,只是经历过,略有感触。活动之后我们依旧陌生,熟悉了彼此名字专业,性格方面相处得来继续发展成为朋友,否则,我们还是各自有各自的圈子,过着平行线般的生活,偶尔交集,却也不深。不是兴趣所在,真的很难得去延续,可是年轻,还可以多去尝试啊。这句话也是极有道理的,多体验多感受,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一蹶不振的陷进去。只是千万要想清楚,坚持不一定是胜利,如果发现一件事情不是自己真正所热爱的并且不擅长,那么不放弃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计划太充实,总需要一个缓冲期。一开始我们都极为清楚的想要当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可是慢慢时间长了,发现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并非易事。满满当当的计划表,付诸行动之前想着肆意放纵两三天之后开始规律生活,可这任性之后的心不是说收就能收的,从天数到周数到月数,消耗掉的能量很难重新拾起,即将进入高三的那个暑假,心里想为高考拼搏一回之前到处游玩,之后便认认真真刻苦奋战,没想到后来浪荡成性,总想着下一个星期就重新开始,周而复始,堕落终会得报应。
后路不是路,是葬送自己的催化剂。期限宽裕,效率就越低。很多事情即使给了充足时间可以去准备,而真正完成的时间远远少于期限。我们想着反正时间还长,没关系慢慢准备,一天拖一天,最后发现时间严重不足而草率完成。压力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时间安排得紧凑一点便会将任务挂念于心,态度上也严谨一些。有plan B是好事,可是给自己留条退路,心理上就会觉得手头上的事不太重要也不会去逼自己将它做好。背水一战,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