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博士亲子情商课(逐字稿)
今天交流的话题:如果家里的孩子情绪特别暴躁,那爸妈到底要怎么看待。怎么教导才好呢?
我个人做情商教育多年,发现一群父母,心里的感受是特别郁闷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差,家里的孩子脾气特别暴躁,一发起脾气来就像人山爆发一样,完全不可收拾,怎么说都没用,所以觉得自己特别无助,完全不知如何是好!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妈咪在演讲中说,她什么方法都用过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该说教该奖励该惩罚的通通都做过了!但是一点用都没有,孩子还是天天发脾气,然后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这位妈咪说完之后,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坏?这么不听话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科学答案的,今天我带各位阅读这本书,从书里找答案:暴脾气的小孩到底该怎么样教导才好呢?
这本书名称《暴脾气—教养执拗、易怒孩子的新方法》,作者RossW.Greene 博士(罗斯*格林教授,哈佛医学院的儿童心理学家)过去三十年间专门研究暴脾气小孩,对于帮助爸爸妈妈理解这些暴脾气的孩子,以及帮助父母教导这些孩子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这本书当中,格林博士对于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提出符合最新大脑神经科学研究的理解方式。同时他也提出和暴脾气小孩沟通的方法—称之为“积极合作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我们一起看看到底该怎么理解以及教导暴脾气的孩子!
首先,当孩子脾气暴躁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理解的呢?
许多父母认为这个孩子很坏,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但其实可以不用这样做的,但是他就是故意这样乱发脾气的,来气我们的!有位爸爸告诉我说,他带6岁的孩子去参加生日派对,结果儿子伸手抢了别人的蛋糕,老爸出面阻止之后,儿子大发脾气哭、闹,还把蛋糕丢在地上。当着大家的面,把它给踩碎了。这个老爸怒不可抑,开始教训自己的儿子说:你怎么回事,你怎么这么坏呢?你为什么总在外人面前让我难堪呢?许多爸妈都认为坏脾气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事实上,这是特别需要调整的观念。
作者在这本书一开始就说:孩子乱发脾气,爸妈有很多很多的解释,大概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就是这个孩子故意捣蛋;
第二:发脾气是来吸引注意力的;
第三:乱发脾气是来试探以及挑战大人的底限呢;
第四:控制爸妈的行为的。
意思是孩子这些做法都是有预谋的,故意这么做的,想好了就是要乱发脾气、让爸妈不开心,让爸妈妥协,想让爸妈做什么。因此,爸妈的结论是孩子可以做到,但是他不愿意做乖小孩。那么这个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小孩发脾气的这个行为是后天学会的。例如:是大人错误的教育,爷爷奶奶太宠着惯着了,你看看结果导致他学会了乱发脾气了吧!要不然就是觉得这个孩子缺乏管教,这个孩子需要好好被教训一顿,再也不敢乱发脾气!所以当许多人看到别人家的熊孩子往往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家大人做的太不对,改变了管教方式这个孩子就不会或再也不敢乱发脾气了!而事实上,让这些父母亲特别挫折的是,即时改变了管教的方法,孩子乱发脾气的行为并没有因此变少!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的作者特别提出来的是:乱发脾气的孩子其实不是不愿意做乖小孩,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做乖小孩。作者总结:暴脾气的孩子有两个显著地特征:第一:缺乏灵活性(变通力比较差);第二:无法忍受挫败感。因为这样所以当他面临一些状况的时候,情绪反应会特别强烈(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愿意做,而是他们还找不到方法去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
作者多年研究发现: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通常他的计划感很强,不太懂的变通,一旦决定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我就希望把那件事做到。如果今天突然让他改变计划,他会觉得非常的挫败,而且受挫的时候呢,很难把事情想明白,他们会陷入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所以会让外人看起来非常固执的方式去回应一个简单的变化或外人的要求。同时,因为很挫败,常常会有语言上或身体上的暴力行为。例如:这个孩子正在看电视,妈妈走过来说:好了,请你把电视关掉来帮我整理餐桌,要准备吃饭了。灵活度和抗挫力比较强的孩子,就会立刻调整说好吧,把电视关了,换另外一个事情来做。而暴脾气的孩子就会因为缺乏灵活性,就没办法很快从自己的计划,自己的计划是什么呢?我要继续看电视,然后转到老爸老妈的计划上。老爸老妈的计划是:关掉电视,开始吃饭。这就好像没办法从一个频道转到另一个频道一样。孩子还在自己的频道往前走,所以就会引发强烈的挫败感。而一旦产生很挫折很失望的感觉,他又不知道怎么面对,接下来就是大发雷霆。爸爸妈妈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回事?这么变扭,这么固执,这么不听话,因此暴脾气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他们的心声是我能,但我就是不要做。事实上,他们真正的心声是:如果我有能力我就会做了,但是我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就乱发脾气了。而我发现每一次当我和爸妈聊到这里的时候,很多父母亲脸上紧皱的眉头开始舒缓,然后会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发现原来他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不是故意和父母作对的,而是需要爸妈帮助一起培养一些重要的能力,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状况。有位老爸说的特别好:了解了这点之后呢,我和儿子之间化敌为友了。改变对孩子行为的误解,往往是爸妈真正发挥对孩子帮助的开始。而这些暴脾气的孩子,到底需要那些能力的提升和帮助呢?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在这本书当中提到的五个重要能力,更好的理解暴脾气的孩子需要什么帮忙。
第一:执行力
指的是大脑的聚焦以及思考的能力,而许多暴脾气的孩子缺乏从一个特定的情况转到另外一个特定情况的执行能力。例如:下课了就可以跑来跑去,然后和同学打闹玩耍,但是上课钟声一打,就要坐下来安静的准备上课了。而这个孩子在认知能力的移转方面有一点困难的话,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可是他的大脑里头的思想和行为,还停留在刚刚下课时候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孩子从一个状况调整到另外一个状况特别难受的原因。可以想象,早上妈妈说吃早饭了,然后这孩子乖乖的吃早饭,还没吃完呢,妈妈就说来不及了,赶快收拾书包出门了。孩子想:天哪,怎么会这样子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调整。于是。就会有情绪的反弹。
第二:语言的处理能力
这里表述是暴脾气孩子比较缺乏理解以及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例如:一个孩子缺乏理解自己的能力,就可能把当下很烦躁的感觉用不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我恨你”,“我讨厌你”
“你给我滚”,我们听到很多孩子,其实自己很挫败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是这些非常重的话。当然让爸爸妈妈觉得这些孩子充满了敌意。所以更容易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事实上,孩子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情绪词汇;原来我很挫折、原来我很失望,爸爸妈妈没有带我去做这个事情以及表达自己愿望的能力,我希望你等我吃完饭我们再出门好不好?他缺乏这样的语言能力,所以往往用非常粗暴的方式。而父母都低估了语言能力对于思考、处理情绪的重要性。作者这本书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小狗没有语言能力,所以小狗狗被人踩了一脚呢?因为他说不出话来,所以他往往有三种反应。
1 冲着你叫;2 咬你;3 逃跑。那么作者说,当小朋友没有运用语言能力的时候,基本他的反应就和小狗狗差不多。要不然就是骂人,要不然就是动手,要不然就是跑掉,拒绝沟通,所以各位能够理解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和理解以及语言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在做幼儿情商教育的时候,不断不断提醒爸妈,要帮助孩子说情绪:我生气了,我很难过,我很失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此。
第三:情绪管理能力
这里提到当很多孩子一些情绪爆发出来,往往是很多过去的情绪没有处理掉,长期积压的结果。例如:我今天在学校里头和人发生矛盾了,我心里有很多的委屈老师也不知道,同学也不明白,打架,回到家里爸妈不但不理解我、问我,还跟我提这样那样的要求。这样积累下来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如果这个孩子缺乏处理当下情绪的能力,就很容易后来因为一点事情就会有情绪大爆发产生。
第四:认知灵活能力
很多孩子会被父母认为很犟,很固执,其实是他们缺乏认知灵活调整的这个能力。往往认定一个做事的方法,就希望是这么做下去,一旦出现突然要改变的状况,他们就会觉得很躁动不安,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变化比较大的状况当中,是非常难以适应,容易有情绪的。
第五:人际交往能力
暴脾气的孩子去理解别人的意图,所谓的察言观色能力是比较不足的。如:你在学校,有同学拍了你一下,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会转头看看,是谁?他脸上的表情是善意的还是故意嘲弄我的,我判断完呢。我决定是要生气打他,还是觉得和他一起玩呢?到底是哪一个?而暴脾气的孩子比较缺乏这个能力。而当有人伸手拍了他一下,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比较有敌意的方式打回去。而不是想说这是我的好朋友啊,他其实要来和我玩的,不是来打我的。各位可以想象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个孩子是很吃亏的!因为往往他的第一个反应就会引发对方更大的情绪反弹。事情就容易越演越烈,而孩子就会觉得别人又怪他了。所以他接下来的情绪就更难以掌控了。
在了解暴脾气孩子所缺乏的5种能力之后,现在也慢慢理解为什么之前提到的管教做法不会起到作用呢。不管是责骂或奖赏这个暴脾气的孩子,其实对他帮助都不大。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是做不到的。所以爸爸妈妈是要理解孩子,并且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帮忙,培养他们真正有能力来面对这样各式各样的状况。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首先,先仔细观察孩子,观察暴脾气孩子发脾气的导火索;如果你仔细观察,发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都会有固定模式的。如:有的孩子肚子饿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脾气;而有的孩子是在等人的时候或者是读书写字的时候,或者是觉得很无聊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脾气。爸妈如果能找到这个固定的导火索,就可以在孩子脾气火山爆发之前做降温的动作。在了解孩子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之后呢,接下来爸妈要做的是在孩子情绪爆发之前,开始进行以下的动作。称之为: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怎么做这个方法呢?
在发现孩子情绪有点异常的时候,父母亲就要开始启动这个方法了。千万不能等孩子情绪爆发之后才做,不会起到效果。作者在这本书里面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这就好像孩子大脑里负责情绪管理的部分叫做大脑皮质,目前还缺乏能力,所以爸妈必须在孩子有能力的时候,第一时间抢先出手,做孩子临时性的大脑皮质。帮助孩子去思考,以及面对这些情绪难题。那么可以做的事情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不吃可以怎么做呢?当孩子说我不要吃药,不要去学校的时候,爸妈千万不要说你为什么不吃,为什么不去,而是尝试理解孩子!我知道了你是不想去学校,不想吃药,还可再多问一句:请问为什么呢?
第二步骤:界定问题;这个爸妈和孩子讨论的不是立场的差距。我要你去学校你不去学校;我要你吃药你不吃药;这样两个人都会觉得特别难受;包括家长孩子都很难适应。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你不想吃药为什么呢?然后爸妈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偶,原来你是觉得吃药很苦,”这个时候爸妈就可以说出自己的顾虑。“宝贝,我理解你会觉得吃药很苦,而我的担心是如果你不吃药,可能会继续发烧,我会很心疼,那怎么办呢?第二个步骤就是从立场的讨论,转移到两个人对这想法的讨论。
第三步骤:邀请;邀请孩子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是锻炼孩子找到替代方案的能力。这么做就会增加孩子的灵活度以及抗挫能力。例如:这个爸妈就会说:好的,接下来你建议我们怎么做呢?爸爸妈妈又不会担心你继续发烧,然后你又可以想一个方式继续吃药,那么苦,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培养孩子去思考,如果这个孩子一下找不到答案: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爸妈也许可以给一些选择题。要不然你觉得我们在吃药时,选择一点什么别的东西一起吃好不好,或者我们放音乐,捏着鼻子把药吃进去就会不会不会那么苦呢。帮助孩子先代替他思考,可以在他觉得可行的方案当中找一个最好的方式。这时父母亲就成功提高了孩子面对状况的能力。
以上三个步骤中提到的例子,很多是生活中可见的,静下心,容易操作的方式。家长可以尝试用起来,课堂实践教学中也会用到,的确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提到家长如何帮助暴脾气孩子面对问题的方法,具体更详细的运用下节课分享。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