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父亲节,还记得母亲节时朋友圈里几乎每个人都歌颂母爱之伟大,每个人都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有人又如此教诲这些在朋友圈里表达孝顺之意的儿女们,“空谈误孝,实干兴家,致子欲孝而亲还待的孩子们。”,而比起母亲节,父亲节对父爱的歌颂、对父亲的祝福显得冷清。
又是一年父亲节,叙叙我和我的父亲,写写我对父爱的理解。
前几天听到<父亲的散文诗>,这首歌我看评论也曾经让一些人失声痛哭,还不是潸然泪下.她的原唱是写女儿的,女儿看父亲的日记.这次听得李健的相当于是个男生版.
我们这代人大多对父亲都是敬而远之,儿子怎么可以和父亲搂搂抱抱,在我小的时候那个年代不太可能,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讲,在表达上,存在着种种障碍,尤其是在父子之间,但是还是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情感,在彼此之间关联着,歌里边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比如说小时候过年要找家里要新衣服,那个年代大家家里都很拮据.就跟歌里一样,家里买个饼干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但是那是一代人的共同经验.
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存在,曾经很多年一度是我心里非常高大的形象,但是这么多年,我却很少写过关于父亲的文字。今天借着父亲节即将来临,用键盘记录点滴,虽然可能,他不会看到,还是坚持写下来。
我和我的家人其实都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习惯了掩饰自己的情感。记忆里,从没有过跟父亲的撒娇,也不会有嬉笑,甚至连牵手拥抱都不曾有过;我们不会说温情的话,更不用说爱了。我顶多只会在文字中,在日记里,偶尔用笔记录下我的心情,却不愿有人看到。以前,在许多人眼里,我一直是淡漠,理性而冷静的,父亲永远看不到我在离去转身的刹那会悄悄的流泪的眼。
今年,父亲可以快用50这个年纪开头了。当写下这两个数字时,才真正意识到岁月的无情。
可是,在我的心里,我亲爱的父亲依然还是我小学、中学时的样子,意气风发,坚定自信,从来没有变过。那时的父亲是我心中的骄傲和自豪;父亲也在有意无意中对我的性格和人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认为自己的内心有父亲的某些影子和痕迹,虽然我没有父亲的急躁,虽然我很多时候是温和淡定的,但是内心的骄傲和好强,我很多的喜好甚至都是有父亲影响的.虽然这些我从来不承认,尤其是在父亲面前总是极力否认。
其实在上大学前,我和父亲之间就有一条深不可测的隔阂,就没有真正的和父亲交流过,我也从来看不懂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我有何见解,对我的期望有多大,我也从来不敢问他。自从上了大学后,每次几乎都是我给母亲打,母亲就是我和父亲之间的桥梁,为我们互相传递信息,我和父亲之前原有的那一丁点儿默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记得在上高中那会儿,每天有繁重的学业,有父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每到周末,我回到家里,除了母亲的唠叨之外,就是父亲的传统式教育。父亲是70后,思想没有我们的新奇,他每次对我说,没事时多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多学学点知识,把书本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摸透。可我每次都厌烦这样的生活,所以每次周末回家的时候,我都溜到最后的时间才回家,就是为了逃避父亲这样的教育。
所以,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慢慢的由浅入深。
因为在学校住宿的原因,一周回一次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地少了起来,父亲对我的关心比以前稍微多了起来,他总是物质上多于精神上,他对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周在学校吃的怎么样,一定得把身体吃好等等,所以从小到大,在吃的方面,父亲从来没有节俭过,就算家里有了经济上的困难,只要是我想吃的,父亲也会给我买到,可他从来也不为自己想,就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了一辈子。即便父亲对我这样,可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说到我与父亲的隔阂,是自打我小时候有记忆时就开始的了。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土里土气,但是心中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的渴望。渴望那时候的父亲给我的欢乐,渴望时间快快过去,渴望挥手告别自己不喜欢的童年,渴望长大后能拉着初恋的手一直不放开然后慢慢老去。
随着自己儿时对生活的记忆,“父亲”这个词对我渐渐地模糊了起来,每次做完什么事,总会想到母亲,却常常忽略了父亲。可母亲总会不以为然的说:“嘿,儿子,去让你爸爸看看。”为了听母亲的话,我还是很不习惯的拿到父亲的旁边,让他看。但就是从心底里觉得“父亲”这个词的空虚,从小他就很少关心到我,所以我和父亲之间也就无缘无故的产生了一种无形的隔阂,我对父亲的怨恨也渐渐地深入起来。
所以,我的童年时光对我是一种残缺,对爸爸是一种怨恨。
童年,就是我们隔阂的开始。
昨天下午拿起了电话,打给了父亲,不是什么欣喜,也不是什么若狂,只是一时的冲动.“叮叮叮叮······”电话的里头发出这样的声音。我耐心的等待,“喂,是谁呀?”父亲说。
“你好,是哪位?”
“是我,老爸。”我接着父亲的话回答说。
顿时父亲的电话那头无声无息,一片寂寥。我开始变得很不自在,紧张了起来。
为了能体现我的孝心,我接起父亲的话回答了起来。
“是呀,老爸,好久没见你和妈妈了,很想你们了,很久没打电话,想问问你们过得怎么样?”
“嗯,我们挺好的,缺钱了就说,吃的好一点”父亲说道。
“吃的好一点。”又是这句话,这句话整整陪伴了我20年的话,是父亲对我说了20年的话。记得自打小时候父亲对我说起,就从未离开过他的口中。我和父亲又断断续续的聊了几句,大概是我手机信号不太好,我和父亲之间的谈话变得越来越费劲,他还是忘不了他经常对我说的那句话:把身体吃好。
最后,父亲说道:“好了,孩子,早点休息吧!”
回到房间后,那时有些屋子里已经些熄灯了,空气中充满着睡意.我淡然的走进去,走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脱了鞋子,脱了外衣,掀起被子,就倒头睡了,其实没有真正的睡下去,我头靠在一边,眼睛微微睁着,却不知不觉的流出了眼泪.
眼泪一边从我的眼睛里流出,一边又渗进去了枕被里.
想一想,实际上,父亲并不是一个少言寡语、不近人情的人,只是在那样的年代,比牛马还要繁重的劳动剥夺了父亲和父亲同一代人的情志,他们的身体经常处于超负荷的疲乏状态之中,使得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关顾劳动以外的事情!
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童年最大的痛苦,不是劳动的辛苦,而是自己面对父母的劳累辛苦,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只觉得自己不够强大,不能够让他们摆脱掉这些负担,让他们的额头舒展开来,让他们露出自己的笑脸。一年到头,他们就是那样忙碌着,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似乎生活就是干活,干活。没有任何愉悦。就连进入冬季,似乎也是在忙碌奔波,从来不能像别人家一样,打个牌,看个电视啥的。消遣一下。也许就是这种环境下,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忍耐,学会了自己的问题自己扛着,不要给父母添负担。不仅不能添负担,还要尽力做一些事情。否则,父母都为自己如此辛苦了,对不住他们啊!说到这里,想起防御机制里投射性认同里的迎合型讨好型投射认同,我就是这样的状态吧。父母如此辛苦,你凭什么不努力,你凭什么能轻松地生活呢?那样,太对不住他们了。
说到这里,看自己这么多年来生活的模式,每天紧紧张张中不知忙碌些什么,却无法享受生活的安逸。真的是在重复父母的模式啊!记得妈妈说,我们当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是的啊!时过境迁,生活的苦已经没有什么了。还是紧张中无法放松下来,是因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就是这么多年来生活的感觉,无法放下吗?
父亲的一切其实早已在我的幼年成长时期不断的熏染着我,只是我不曾知道或记起,在我人生的道路中为我指引方面,让我在行进中充满了力量。
煽情的话说太多,该结束了. 祝愿天下的父亲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