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课程即将结束了,最近的晨诵却上得很兴奋,偶有所得。
上次讲《登金陵凤凰台》的时候,想到怀古诗在叹息前人的时候,莫不是有一种省察:时间会吞噬那些帝王将相,时间的黑洞也会吞噬掉我们每一个人。但是李白永远有这么一副姿态,就是即使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我也要在这个世界留下存在的证据,这才有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视野的开阔必然是心境的开阔带来的,但是最后一联,诗人却又回到了尘世中来,功业终究难成,那种存在的证据难以寻觅,令人陷入久久惆怅之中。
今早晨诵,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实好多年了,一直不懂,为何“弃我去者”的是“昨日之日”,为何“乱我心者”的是“今日之日”?为何是“昨日”之“日”,为何是“今日”之“日”?不重复吗?原来,在这“日”“日”的重复中,有对昨日的无限遗憾,有对今日的无限烦闷,昨日,为了实现自己济世之抱负,四处拜谒,却是一无所获。今日,好像依然重复着昨日,心里怎么能平静?
但是,李白仍能从烦忧的情绪中走出来,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喝得有多醉,感情就有多沉重,上天入地,一李白。醉酒的状态是什么,就是酒醉之后,世界我最大,“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能为千百年的读者喜爱,原因是诗中的力量感,比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有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才是人生应该应有的态度,李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俱怀逸兴壮思飞”,读到此句,我们不是李白,至少也是李云嘛。可是,“揽明月”能实现?李白知道,机会渺茫,所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忧思袭来,人生最终还是失败,算了吧。
那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吧,李白要去做隐士了?李白还是屈服了嘛,其实,“明朝”会不会到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明天来了,那就是“今天”,所以“明朝”永远是一个将来时态,什么意思?李白最后想要说的是,我依然会沉溺在这种痛苦的追寻中,唯有此,我才有价值。
沉溺其中,用生命写诗的,除了李白,还有李煜,亡国前,沉溺于美好享乐,亡国后,沉溺于对亡国之痛和对过去的回忆中。他们字字皆是用生命在唱歌。
我们很难有这份心,我们总是匆匆上路,失败之后,立马找方法去获得成功,成功之后,总是匆匆赶往下一站。少了对生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细细品味。我曾经有过一个网名,叫“温习痛苦”,有人问我,痛苦怎么可以温习呢?我回答道,没有对痛苦的深刻体味,怎么会有对幸福的把握?只有痛苦过了,才能证明过我存在过,我们的力量感才能展现出来,因为幸福不会来得轻易,轻易得来的,幸福感不会很强。
“成功”来临时,好好享受,全方位享受,而不仅仅是感官享受,如果有精神上的愉悦,那岂不是更好?有了精神上的愉悦,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悦。“失败”到了,也好好体味它,让它成为光,照亮你前面的路。
如果明朝散发弄扁舟,那就今日痛饮空度日。
因为,在这里面,都是人生,你都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