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就剧情来讲是个简单的故事,主人公默尔索是个平凡无奇,安分的小职员,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抱负,出于一次无意的杀人让他上了法庭,几番庭审下来,却因为之前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最终被判处斩首示众。这是个略显荒诞的故事,但时至今日仍然反映了某种社会现状,在欧洲是,也在中国也是。据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每个人都应该会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有那么些时刻,周围纷纷闹闹都跟自己无关,错乱或喧嚣,你就想一个人呆在角落。但这很难,你得考虑场合、家庭、周边人。这让我想起自古以来流行的「逼」的习俗,比如逼酒,比如逼婚,比如逼上学,这么说下来很奇怪,是不是我们一生都在被逼迫中度过?我选用「逼」这个字因为这代表了意志力强加,每一层意志力强加都代表着压力,小孩来自父母,父母来自周遭人,周遭被环境整体所影响。所以一旦有人反抗,不合规矩,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惩罚。那是不是国外就没有?不是。国内有礼法,国外有宗教。有句话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加句”,有江湖就有规矩”。
人类起源自今,趋利避害本是天性,逐利就会有争夺,有侵略,有战争,律法规定了最后不能跨过的红线,而道德就像是个中间的和缓地带。道德本身在我看来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道德不应该是一种意志力强加。忘记哪里看到的一句话非常赞同,"道德、教养、礼貌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要求他人。"
“无论怎样,我觉得这个旅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做假”这是主人公在狱里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则社会新闻时的表述,我觉得这代表了书中主人公的一贯准则。当检察官正色道:"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法庭里看戏的人、陪审团群情激昂,仿佛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主人公会杀人。
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人的命运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挟着的,要么异化,要么被审判,于是,想做个真诚地忠于内心的人还是做个随大流的人,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面临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默尔索,每个人又会怎么做?
最后,"把道德当做行为准则,约束自己是好人;把道德作为言论标语约束别人,是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