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冬天最喜欢躲在腐竹屋里取暖了,不管外面的雪多大,屋里总是热气腾腾的,因为做腐竹的汁子升起的雾气缭绕,非常仙境。通常这个时候就会拿出一个烤红薯吃,烤红薯是在炉子里烤的,那个年代烧的是煤,而且那个炉子很大,是要承载几口腐竹锅的热量,只有热量够热,汁子才会起层快,捏出来的腐竹才会圆润。对于捏腐竹人的手艺要求也很高,捏的过慢,腐竹在锅里就会长老,影响产量不说,还会影响口感。捏出来的腐竹要挂在杆子上,晾半干,然后放在炕屋里炕,直到全干。这个炕屋,也是很有讲究的,紧挨着腐竹屋,里面到处都是挂干的地方,也得有一个大煤炉来撑起它的热量,还要热气均匀,腐竹才会干的均匀。干腐竹从炕里拿出来的时候还要把热气散完,变凉,才能装袋子包装。要不会起热,回潮,保存时间不长。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腐竹的,很少有人出去打工,因为每个人都有这门手艺,足够养活家庭,甚至过的更富足,所以,我们那里有“腐竹之乡”的美誉。腐竹生产出来之后,专门有人来收,再由收腐竹的人来销往全国各地。而这只是我这代人的童年记忆,我们的父辈们的记忆却不是这样的。
听他们讲,腐竹是用石磨磨出来的。石磨,是能够把豆子加工成粉或者是浆的工具,由磨盘和磨扇组成。磨盘是支撑石磨的架子,磨扇是两块尺寸相同的圆柱形石块,叠放起来,圆心处有铁轴相连,称“磨脐儿”。通过人工的推动,变可把豆子磨碎。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要锻磨,这个锻磨也是手艺活,技术不到位,磨出来的豆子会有渣,不均匀,大豆的营养会提炼不均匀。等到年尾,一年辛苦结束了,要“封磨”,把石磨里里外外冲洗干净,贴上一春联,等到来年,才能开磨,要不这样,磨出来的腐竹会糊锅。那个时候,产量也低,产出来的腐竹只够十里八乡的供应量。这是他们那个的记忆。
而现在,我们那里家家户户生产腐竹的景象早已经被腐竹工业园所取代。这些做腐竹的手艺人有的成为了腐竹厂的老板,有的成了做腐竹的技术能手,更多的则前往全国各地销售家乡的腐竹。在腐竹工业园里,烧的不再是煤,而是气,每个腐竹工业园都是依靠气厂而建。这样少去了污染达到了环保的要求,更省下了不少人工。这个气压是非常重要的,气压过低是不行的,直接影响腐竹的质量,捏过之后,腐竹挂不上杆或者是成品之后泡不住,也就是容易烂,不筋道。其次重要的是捏腐竹人的手艺。现在用气,腐竹成型更快,在捏的时候,既要快,又要保证捏出来的腐竹平整,均匀,好看。还要注意到不能被热气烫伤手。所以,目前最缺的就是捏腐竹的熟手,在我们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中,会这门技术的已经很少了,主要的原因是理解不到捏腐竹的精髓,可替代的工作太多了。
时代在进步,做腐竹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一些先进的工业园区,直接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的工艺,直接可以省去现有人工的一半。此模式也正在推广阶段。目前机器生产出来的腐竹,在口感,条形上都赶不上人工捏出来的腐竹,不太受市场的欢迎。但是,在未来,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生产出来的腐竹是有很大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