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比喻说,人生像一部奏鸣曲。经过多年对音乐的学习和人生的浅薄感悟。发觉其实人生不是像奏鸣曲,它本身就是一部奏鸣曲式。
先聊一下什么是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的曲式结构。一般由呈示部、展开部、结束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个别曲目还会在前后加有引子和尾声。
乐曲的引子部分,结构不是很长,但是调性与感情基调明确,把主题的导入烘托地淋漓尽致。这就像人刚刚出生的那段岁月,不是那么性格确定,但是大致的长相已经有了眉目,而且是男是女一目了然。
乐曲的呈示部,就像人最初的30年,呈示部有主部与副部,人同样有双重的性格。其中的主部为主调,是人的一个主体性格,副部往往在属调,处于从属地位,这是人潜藏的另一个性格。犹如人的善与恶,勤与惰,美与丑,慧与拙,作为人就会是一个二元的矛盾体,很多时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中呈现。当然,作品的主部与副部往往不是突然转换的,需要材料零散的连接部做一个调性与素材的衔接,人也会有这种微妙的衔接,犹豫、彷徨、思索……都是处在矛盾中人性分裂、衔接的过度,至于下一步是在属调还是同名大小调,那就看思索的结果如何了。当结果定了下来,就会按照一个模式去生活,这就像结束部,它将调性稳定在副部,巩固调性,以一个完满的终止式,将乐曲的呈示部结束。同样,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大致经历了,上学、入职、婚姻……这些人生的大事项。也就在这个时候,乐曲的呈示部结束了,而人开始了30而立的生活。
展开部,是奏鸣曲式调性最为繁琐也是弹奏起来比较复杂的一个部分,有时候展开部会有好几个部分,有时候就是一个大的整体;有时候会很长,有时候会很短;有时候会把主部的材料拿出来使用,有时候会对比性的使用新兴的材料。这一阶段对应的是人生的30—60岁。这一阶段,会面临很多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会有子女成长中的种种变化,会有家庭的分裂与重组,会有老人由给予到汲取的生命变迁,会有大时代背景给与的挑战与机遇。在这30年中,我们展示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悲欢离合。展开部,就是要作品与人生在一个镜头里上演层层叠起的高潮。
各种调性与素材几经演绎之后,作品又回到了再现部。再现部的最大特点就是,副部无论在呈示部呈现何种调性,再现时都要回到主部的调性,以实现全局调性的回归。这就好比人生的晚年了,经历年轻时的风霜雨雪,到老后,一切都回归到了平静与自然当中,内心里缺乏了处世的矛盾、冲突,人性归于了统一,内心的世界观慢慢趋于一种单纯。于是喜欢安静、看什么都可以接受,享受着内心的和谐。“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这个时候了。
在这个时候,作品本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有的作品还要再补充一个尾声,甚至有时候很长。这就要看人的能量了。比如齐白石将近60岁闯荡京城,再比如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小姑娘,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开启了自己的尾声。
用奏鸣曲式写成的作品,只有大概的框架,而没有统一的面貌。人与人也是这样,都叫做人,但是有的人生奏鸣曲式丰富多彩,材料多样,调性频繁,华丽乐句层出不穷,在有限的结构内演绎了峰峦叠嶂的风景。有的人生奏鸣曲式吗,则平平淡淡,材料统一,调性规矩, 一目了然的在有限的结构里展示了简单的画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