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织密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实践探索,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完善治理体系,变“分”为“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主心骨。目前,乡村治理面临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实现乡村善治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民生工程,紧靠基层党组织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更应该整合资源,凝聚强大合力,构建以“支部引领+网格小组+志愿服务”为单元的“村级微治理”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早派工晚研判”、网格员定期入户、志愿者上门服务等方式,带动村“两委”班子、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通过细“治”方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加强民意征集、沟通酝酿,选举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矛盾纠纷调解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为群众搭建议事平台,形成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弘扬文明新风,变“管”为“治”。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与时俱进,把“刚性管理”变为“三治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自治、德治、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完善村规民约,将平安建设、人居环境、民风民俗等纳入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德治为教化,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母亲”“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邻居”等德育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将好家风与村规民约有机衔接,营造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法治为保障,打造文化前沿阵地,坚持把村级文化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等功能设置,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受到感染。
坚持共建共享,变“看”为“干”。搭建全民“学法、守法、尊法、懂法、用法”平台,设立法律图书角,收集与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常用法律图书,安放公共法律一体机,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便利,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治理氛围。通过吸纳辖区党员、乡贤、返乡人才等汇聚力量,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认领岗位,辖区内法律专业人才、党员志愿者等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免费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讲座及矛盾纠纷调解,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党员身体力行的志愿服务生动局面。完善积管理办法,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将乡村治理“村里事”变为“家家事”,提高群众共建共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