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春天了,这几天非常的容易疲倦,呆在宿舍里,除了睡觉,提不起任何兴趣,包括朋友约好的聚餐,都没有任何的胃口和想法。下午实在睡乏了,便起来百无聊赖的看电影。
其实《我11》6、7年前,就已经看过了,并且不止3遍的完整看完过。下午再次看完竟然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重新整理了一遍主线,王小帅导演仅仅以一件白衬衣就贯穿满了整条叙事线。王憨在片中与白衬衣相伴相生,因为一件白衬衫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开头的旁白由伴随最开始的灰色慢慢转换成彩色,已经奠定了基调,冗长的慢镜头、压抑的暗青色调、手持摄影的摇晃、几乎贯穿全片的隐隐雷鸣......下午一个人在宿舍感觉就在看恐怖片,那种诡异的气氛渲染得太充足了,大白天看端坐在阳台上都有一阵恶寒。尤其是结尾处王憨一家去探监与谢觉红父女隔门相遇那段,晃动的镜头里定格的谢家父女,像恐怖片里的一副画、一张照片,驻立着直愣愣的盯着你,无论你躲到哪里,他们的眼睛使终盯着你,似乎随时能冲出画面穿透你的身体吃掉你的心。
整个故事挺简单的,完全就是通过王憨的视角OB,通过平实、琐碎的镜头,把流水账般孩子的生活真实的记成流水账。王憨问父亲,“为什么非要去市里上班?为什么不能像妈妈一样在工厂里上班”时,父亲的回答是,“大人在哪里上班,不是大人自己所决定的。”父亲一直规劝儿子王憨自由自在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绘画,在屋子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从父亲必须去市里上班的境遇中,从教导儿子学绘画才得以自由的现实中,王憨逐渐懵懵懂懂看到了人们在强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高压之下,几乎不会有反驳抗争的念头意识的社会现实的本质。而自己也正是在父母无奈命运中束手长大,从似懂非懂地观看世界到有力无力地参与世界。
影片中王憨两次目睹和听闻死亡,第一次与小伙伴们在河边看到警察将强奸犯的尸体从河床上打捞上来,在好奇与胆怯中,他们远距离的观察了死亡,揣测着,感同身受着。在这一次的死亡体验中,王憨更多的感受是胆怯与恐惧,是对死亡的敬畏。第二次,也就是影片结尾处,在宣布死刑的刺耳广播声中,王憨与小伙伴们正朝着刑场奔跑,但王憨却突然停了下来,表情迷茫。或许那就是成长,记得以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过,一个男孩长成一个男人,仅仅就是一刹那的事情。
王憨没有想明白的事情,终究会在某个瞬间明白,正如灰色中剪花束的旁白:
“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看着别人,假设自己是生在别处。以此来构想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可以有一天你慢慢的发现一切都太晚了,你就是你,永远无法改变。你生活在某个家庭、某个一个时代。都没办法去改变,你生命的烙印不会因为你的遐想而改变,那时、你所能做的就是去努力的接受它和尊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