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粽一个,麻烦去壳!”
瞅着粽叶斯文优雅地缓缓褪去,想起了曾见惯不怪的某种简单粗暴的手法。在那个罕见外卖的年代和远离食堂的宿舍,小卖部仅有的热食——粽子,实至名归地成了懒人族的正餐首选。
轻咬一口温软香糯,舌尖上久违的滋味,重组着脑海中零散的场景。
门可罗雀的教室里,以钻研国术为名梳理着门派谱系表、比划着武学奥义招的文人,以补习课业为由打情骂俏戏谑调笑的骚客,课桌抽屉里则静静躺着半个冷却的粽子。
彻夜通明的网吧中,吸着一手烟或二手烟的祖国未来们相约而战,“Fire in the hole”的同时抓起粽子往嘴里塞几下。
秋风萧瑟的林荫道上,享用完情侣大餐的女神姗姗归来,为了彰显气质导致没吃饱而用粽子填充着辘辘饥肠……
经过蒸煮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教人唇齿留香。
倘若粽子这种美食真是因祭奠屈原而发明,那么恐怕吃货们大多是赞成他投江的。
可当年这位三闾大夫怀揣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绝望痛不欲生,假设他有幸目睹了今时今日知识分子对美食的大快朵颐和忠信的荡然无存之怪现状,大概会回到战国的汨罗江畔放声高唱“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总是习惯把蛋黄留在后头,迥然有别的咸甜交织为整个粽子的点睛之笔。
高考定于6月7、8两日,取谐音“录取吧”。相比旧时的科举进学,今天的高考录取实属易事。
而考分的高下对于多数考生而言,与其说决定的是继续深造去南方或北方,不如说是接下来几年主食是粽子或烧饼,玩游戏用电信或网通,女朋友喊着“哈尼”或“死鬼”……
雅斯贝尔斯的话始终令我神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我不曾享受过的,却成了我正在努力着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好歹吃了无数粽子,回应一下“粽主”呗!
咽下最后一口,抹去嘴角的油,狂想戛然而止。看看时间,该带着闺女去幼儿园报名了。这不,又一番轮回开始了。
(本文较早的版本,载于公众号“暗世微光”,20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