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是村上春树的文字,它侵入我,抚摸我,占有我,使我思索,也让我产生快感。
拢共看了三本村上的书。看《且听风吟》在那个初春还寒的下午,给我带来的感觉竟是夏日气息:干净、清爽、有点无厘头,同时又淳朴而直接。海边的风,海的腥气,女孩的长发,爱情如潮水般褪去后留下的一抹淡淡地忧伤。但《且听风吟》还不算完全梦幻式的作品,它在现实与梦境的中间,打着潇洒自如地擦边球。《去中国的小船》则不然,我读的时候真真切切感觉到整本书就是一个梦。这座由一个个短篇拼接起来的梦幻国度,我匆匆来过,并没有懂得。到了手边这本《海边的卡夫卡》,我耐心读了作者的自序。他说少年的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体验,我们都曾有过孤独的十五岁。因此,这少年是我,也是你。
他是我,也是你——这一点,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醒着自己,甚至刻意在字里行间里,寻找着我青春的印记。最后,我得出结论:他像我却又不是我,他的简单与深刻,标志着某个特别的十五岁,以及十五岁的某种特别。我几乎爱上了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都简单而又不简单,他们都活在现实的梦境与梦境的现实里。每个人都实际存在着,却又同时寄居在只属于自己的梦里。两条主线贯彻始终:田村卡夫卡的出走生活与中田聪的执着寻找。他们都朝着同一个结果走去——我虽没看完整本书,却已强烈地预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一定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人,而村上春树就是那个不断构建迷宫的人。哪怕他透露了天机,实际上,我也还是想象不出结尾。这就很有趣了,仿佛穿越村上春树心的森林,沿途看到许多美丽而奇异的风景,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甚至还时不时有人露个脸。但那人来自哪里,在此作甚,接下来会有怎样情节,我一概不知。就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或《盗梦空间》的体验——梦境一层层被建立,人穿梭其间,虽知一切皆虚无,却能听到思绪在脑中清晰流动的声音。眼前或者会出现一幕又一幕画面,比如凶暴如狼的惊雷,席天卷地的大雨,白而光滑的磐石,或男欢女爱的颤栗。一切来得汹涌而自然,仿佛置身于广大的命运中,你被推着走,边走边看,有时舒心地笑,有时胆怯地颤。
我真疑心《海边的卡夫卡》要是被拍成电影,该怎么给它定位。是科幻、悬疑、惊悚,还是爱情、记录、故事?似乎都可以,又似乎都不全面。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立方体,每个面都倒映着一段不断滚动的情节。这里有冷漠疏离,也有热烈奔放。冷漠得很节制,热烈得很坦诚。残缺身心的人,健康身心的人一一登场,引出一场又一场抵达灵魂的对谈——这实际上是某种探索和内省,对人生,对爱,对性,对人性。
主人公和我们一样,是迷失在现实中,想要追寻“能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的十五岁少年。他对世事独到而清醒的认知,对女性诚实而直接的欲望,啃噬和燃烧着我的心。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独白对白,那些明目张胆的欲望描写,竟以一种奇妙的组合方式,构成这样一本读罢让我的心蒙上如沐春风般清新感觉的奇幻小说。它不仅奇幻,还闪烁着深邃的思想之光。小说中不乏虚无感和宿命感,却也能随遇而安,甚至是绝处逢生。不得不佩服作者在这两者之间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变换着起承转合的功力,不仅感情倾向上是如此,情节布局上也是见首不见尾般,只留一丝幻影任人把玩和猜度。村上的写作相当诚恳,可他还是忍不住要在叙述时施展些低调但高超的技巧,吸引你,包裹你,在你体内发酵,让你叫喊,让你欲罢不能。
“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这是希腊悲剧根本的世界观……在某种情况下无可救赎。不过irony(讽刺、反语)使人变深变大,而这成为通往更高境界的救赎入口,在那里可以找出普遍的希望。”如此深奥拗口的哲学概念,被村上春树平静地呈现出来——他只不过是在做某种陈述——却因了这本来就带着怪异色彩的小说情节——结合前后故事内容,仔仔细细再读上一遍,绝不能囫囵吞枣——你就能理解,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村上努力经营了之前那么些情节,全是为了要让你在此情此景,最直接最深刻地理解这句话。如此,这个句子的意思,便通通透透摆在你眼前了。
“我应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如何在我的肉体这个缺陷比什么都多的容器中活过每一天。作为课题说单纯也单纯,说困难也困难。说到底,就算出色完成了,也不会被视为伟大的成就,谁都不会起身热烈鼓掌。”身体构造奇特的图书管理员大岛对田村卡夫卡说的这番话,直白坦率得甚至让我品尝到了几分伤悲,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大岛对自身命运坦然接受,并勇于承担的力量。这也是一个不经意埋伏着地irong,它蛰伏等待着心甘情愿被其击中的人。它看上去没什么特别,而它的背后其实有着只属于它的irong。就是如此,村上春树的书里,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
本来该暧昧的情节,村上都交代得很清晰。比如性,完全是直白地描写。但直白中又带着某种浪漫气息——他会突然把第一人称换为第二人称。这样,你便能感受到爱抚表象下的深刻,感受那如海涛拍打你心深处般的奇妙体验。性并不暧昧,它很真实,它在你心弦上弹奏出一声柔软低沉地回响。
相反,本来该清晰的情节,村上又处理得很模糊。比如后现代意味浓重的《海边的卡夫卡》歌词,“入口处的石头”,看着看着就以为进入了一个神话或一副远古的壁画中。而田村卡夫卡对此的思考和追逐,与中田聪对此的引领和穿越,更让你讶异,惊艳甚至是无言以对。我觉得这个核心仿佛一块吸铁石,而我的地驰骋在书页中不能自已。
回过神时,书我已读了大半。就像我写着写着,转醒了来已洋洋洒洒几千字。
海边的卡夫卡在我体内发酵。因为,他曾是我,又不完全是我。我想借他之眼,看出去很远很远,远得超越这个纷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