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感觉到我自己内心又开始焦虑,为我不知道是要跳槽还是保持现状迷茫。因为思考这些事情占据了我思考的带宽,以至于我用于自律的精力变少了。
而我自律的目标并没有太多,就是希望能够时刻保持觉察自己:在想吃东西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嘴想吃还是身体需要吃?在男朋友让自己觉得想生气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我们只是朋友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否我的气来自于自己无法言语的隐秘的需求?
今天我在这里写下这段文字,是因为周末,我生了好几次小气。昨天晚上又因为男朋友不愿意让我在他脸上用口红画画而生小气了。
然后我找了一小段时间问了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闹小脾气? -- 因为他不让我在他脸上用口红画画。
为什么我要在他脸上用口红画画? -- 因为看电视的时候他不让我靠着他,然后我就想捉弄他。
然后我就发现,我行为背后的理由 -- 我想让他爱护我和我玩。
但是我从小由于提出需求,就会被家长以一些“你浪费钱”“你要这个有什么好”等理由“拒绝”。为什么“拒绝”要打引号呢,因为这个不叫做“拒绝”,这个叫做否认。否认你的欲望的来源,就是错的,不应该拥有的。
小孩子想要一些东西的确是有时候大人看起来不合理,满足也可以不满足也可以的时候,如果大人从小也都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可能会下意识的就是不想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更多时候,是因为大人无法满足小孩子,这又会让大人觉得无力或者自己不行,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认这种感觉,内心虚弱的大人就会把攻击性转向小孩子:你的需求是错误的,不应该的!好了攻击性转化出去了,不是因为我自己不行无力,而是因为孩子的需求就是错误的。
而经常被否认的孩子,长大后对于自己的需求欲望总是会感到羞耻、自己不配被满足。比如我就没有办法直接表达我的需求。有时候被满足了也会觉得随时可能会失去。
知道了源头接下来就是修行的部分了:在觉察到自己是有需求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的每个需求愿望都是值得被看见的。就算被拒绝那也不是因为我有需求是错误的,只是对方无法回应我而已。不要以拥有欲望、需求感到羞耻。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不能满足的时候也要告诉自己,只是因为我现在还做不到,并不是因为我的需求不好,我不配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