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潘金莲状告冯小刚上了热搜,所以《我不是潘金莲》又一次被提到大众视线。
最初对冯导的新作充满期待,本想去贡献票房。但事情恰恰出在影片上映当天,冯大导11点55分发布一条预热微博,紧接着12点拽出《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洋洋洒洒一千余字。随后王思聪转发回话,瞬间网上炸开了锅。作为一枚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依然舍弃午休时间,仔细研读了二人的“骂”战。
不知冯导是单纯不满万达给的排片,还是为了票房而故意炒作?回想之前宣传期,主演范冰冰华师被劝离事件,只能“呵呵”一笑。票房好坏,排片多少,这是一个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其中难免有人为因素,但基本规律还是需要遵循的。一个大导更清楚这种规律,不是强求、掐架、炮轰、耍赖就能要到排片、要到票房的。
一部影片,是一个导演价值观的展现。口碑的好坏、票房的高低只是观众对这段时间所呈现成果的“检验”,并不能完全展现一个导演的水平。当然,这种价值观有人认同,有人质疑,抑有人反对。现在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允许市场选择,允许观众选择,允许资本选择。影片中,观众看到的是情节、画面、价值观;影片外,观众看到则是导演这个人。欣然接受,淡然处之,这才是一个大导该有的人格魅力。
因了这事,想去电影院看的欲望被浇灭。直到2月6号,才看了这部片子。讲真,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影片围绕女村妇女李雪莲告状一事展开,大大小小官员随之粉墨登场,展现了官场众生百态,活脱脱一部官场现形记,同时是对当下大力反腐的正面公开迎合。从主题上来说,影片足够大胆。
李雪莲因为假离婚闹成了真离婚,因为前夫说她是潘金莲这句话,十几年来不断喊冤告状。看似荒谬,但恰恰这就是一个小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影片情节简单,但舒缓有秩,有条不紊。特别值得说到的是圆形画面的首次创新应用,新颖独特,过目难忘。依情节的发展,与方形、满屏自由切换,更精妙地契合了故事情节。
换上了粗布衣服,套上臃肿的大棉裤,说起了方言,但还是难掩范冰冰的美。对于她在片中的表现,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只能算平常。她的村妇主要是依靠化妆而成的,并没有通过表演太多的展现出来,没有沉到骨子,低到尘埃。范冰冰未将李雪莲完全成为自己的标签,提到李雪莲,范冰冰是模糊的。
王公道、贾聪明、史为民等,像《红楼梦》一样,编剧将反讽意味浓缩在人物名字上,使剧中时时处处充满讽刺意味。看过剧后,印象最深的要数大鹏扮演的王公道,将官场小丑表现地酣畅淋漓。为了利益,趋炎附势,虚伪谄媚。不过不只是他,赵大头、贾聪明、郑重,每一个都何尝不是。
最后道一句:久违了,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