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经历吧。
由上海高考的高录取率,得出上海小学一定是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结论后,我们满怀着期望地将娃转到这里来学习。带着识字量200的娃来到上海的宽松小学直接就读2年级时,发现居然和同年级的同学识字量差了600之多……在熬过2个月后,娃直接从拼音书都不太认识的状态直接跃入了无障碍看字书的状态。然后,在2年级的末期,为了要应付考试,提前2周就开始不停做卷子,语、数、英,一张接一张,我都快要崩溃了,2年级居然就需要刷卷子了吗?还需要提前这样久就刷?这样的环境下,我陷入了无穷无尽催促娃做作业的状态。一看见娃,就是做作业、准时睡觉,按时起床,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了2年。娃的状态变为,一说上学就头疼,1小时可完成的作业,生生拖着做到4小时,怎么引诱也不快些完成作业去玩。我每天也焦头烂额地,看见娃就浑身肌肉紧绷。
万般无奈,我们毅然转学到了某所国际学校。这所国际学校号称是要教给学生带的走的能力,而不只是知识的时候,我再次满怀希望地将娃转入其中。这次总算没有那么重的功课了, 娃在学校累并快乐着:作业不多,每周的同一天作业内容都差不多。学校的活动很多,放学后有各种社团活动。轻松愉快了快1年了,我忽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数学吧,娃都学了,当时的作业也能做对。但是稍稍过一点时间,就完全忘记了。学过的东西也不太会用。
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学校的教学思路是真的不错。对四年级的娃,不是所有书上的内容都事无巨细地教的,只教重点的一部分,剩下的提也不提。没有学过的娃们,回家作业一定是抓耳挠腮的,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不太会做。这里差距就来了,自觉的娃们自己查书琢磨去了;糊弄的娃们随便做做;更糊弄的娃们学校里抄抄。事后,老师批改,对待错误也是有差别的:自觉地娃认真听,仔细改,一定要弄明白;糊弄的娃上课抄抄老师的正确答案,明不明白无所谓;更糊弄的娃连答案都不抄,随便混混。
这个时候,考的是家长的负责程度了。学校已经尽力做好他们的本分:努力把功课教的有趣,提供各种情景给娃们体验,让娃在学校累并快乐着。学生娃们需要尽自己的本分:努力把功课弄懂,学会,进入各种学校提供的场景中去经历,去获取经验。家长们的本分是:引导娃们懂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按时写作业,交作业,弄懂学校科目)帮他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努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观察自己、别人的行为和后果),并在娃们懈怠的时候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这是所谓的家校配合。每个人都有应尽的本分,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做好自己负责的事件。
总体看下来,娃们的体验是很多的,因为各种活动接触和结识不同年级的学生,看到不同类型的人,看到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接受的后果,练习和同学的交往。这些都真的很丰富。但在天朝的教育下,总觉得语文,数学的练习量太少了,以至于虽然学过了,也几乎记不住,更不要说用了。这时候,真的会怀念天朝公立体制下那些不用自己操心的日子。老师给题目,学生照着练习就好,虽然孩子不愿意,但基础真是打的牢牢的。
国际学校对孩子的各种状态都尽力容忍,好也罢,不好也罢都是他自己的事,学校只管给出结果。结果是否如愿,是否需要改进,那是孩子和家长协商的结果吧。国际学校的宽松体现在这里,不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评判,尽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种状态(当然是除了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都可以快乐的生活在这个集体里。
当然,当遇到有单一衡量标准(申请大学之类)的时候,不达标的就肯定不能达标,需要退学的就确实只能退学。这个结果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之后,在家长和孩子的眼皮下,一天天的发生着,若是不够警醒,那到了时候自然是后悔莫及。
总的来说,国际学校的理念很清楚: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负责提供好的环境,所有后果需要自己承担,在漫长的岁月中自己去经历,总结 然后去明确自己的方向;公立学校的理念是:我要你好好的学,把所有的基础知识好好打牢,然后以后才有真正的发展机会;在打牢基础之前,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努力跟上,学习的成绩才是唯一的标准。
这是我从2年公立,1年国际的岁月中总结出来的感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