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肖爷送的《刻意练习》倍感意外,一直以为这本书是作为奖品给优秀宝宝惊喜与鼓励的,一度认为一定是肖爷发错了(捂脸),后来才知道,这是肖爷给大家争取的福利,人手一本。但是,下一本书需要用这本书的书评来换,这个走心的形式一下子点燃了本宝宝读书的热情,所以首先感谢肖爷的良苦用心啦~下面来写写这几天读《刻意练习》的一点感受。
天才真的存在吗?
莫扎特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大提琴以及其他乐器,7岁能熟练演奏小提琴和各种键盘乐器,并且具有罕见的完美音高的能力,一直以为莫扎特在音乐领域就是个天才。但是,本书作者不这么认为。他提出,“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作者的这个结论一定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论证和数据支撑所作出的,后面的章节也进行了论证,比如史蒂夫记忆数字的例子。我赞同作者对于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对一个人的改变,但是同时,更不能忽视天赋的力量。人与人之间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天赋存在差异。比如书中不经意的小角落里提到的莫扎特的姐姐,我相信莫扎特父亲对于女儿的在音乐方面的培养一定不会疏于儿子,姐姐在音乐上的训练与练习也不会比弟弟少很多,但最终被大家称为天才的是弟弟莫扎特,而不是姐姐。所以,环境和刻意练习确实对一个人某一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真的站在金字塔尖,被大家称之为天才的人,或许真的还需要一些天赋。
走出舒适区
吃喝玩乐过后来个葛优瘫,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固然惬意快活,但人会在这样的没有目标的放纵中逐渐失去斗志,最终不是你抛弃了整个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抛弃了你。学习也一样,重复那些能做到“可接受”水平的事情固然轻松,且不会遭遇重大打击和也不会瓶颈,但是却得不到提高与进步。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开始学习一项技能,走进一个未知的领域是焦虑不安的、徘徊不前、甚至想要退缩的。就像书的最开头讲到刚刚进行到“第四次练习,史蒂夫似乎开始泄气了。”这就是刚刚走出舒适区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可以选择尝试一些新的事物,但不一定是更难的事物,选择我们更感兴趣的新鲜事物,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做丝毫提不起兴趣的事。慢点、稳点起步,或许能收获到更稳定、持久的未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自身正向反馈中来,我们可以调动身体的一切感官感受自身的细微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每一个细小的正向反馈都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尽管刚刚读完《刻意练习》的前两章,作者的某些观点我也不是完全赞同,我依然享受这个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不断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持续做下去,能把自己不感兴趣的书读下去,这两件事对于我来说已经远远超越了书中内容所能给我带来的收获,所以这碗热腾腾、带有干货的鸡汤我干了!